让语言美提升中职生审美素质
对即将踏入社会的职中学生来说,学习认识美是提 升自我素质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未来职业的需要。 现今社会,谁能够把美和他从事的专业紧密结合联系在一 起,并且有所创造,谁就一定会成为出色的专业工作者。
职让语言美提升中职生审美素质
对即将踏入社会的职中学生来说,学习认识美是提 升自我素质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未来职业的需要。 现今社会,谁能够把美和他从事的专业紧密结合联系在一 起,并且有所创造,谁就一定会成为出色的专业工作者。
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怎样进行美育教育呢?我认为可 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
一、要使学生善于发现美
语文教材大都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 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甘泉,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净化 心灵的雨露,美,渗透在每篇文章中;美,近在咫尺。引导 我们当代职中生到教材的深山云中去探得美的瑰宝,是我们 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这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品尝教材中精妙的语言美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文学家创作时总要反复推 敲,精心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因此文学作品的美, 最根本的是语言艺术美。
可以说,掌握语言艺术美是当代职中生的一项基本的职 业能力,它关系到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但是我们运用语 言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滥用繁体字、写错字、 错句、读错音、说错话,或望文生义,或词不达意,或语言
干瘪,或表达不畅,或书面口语混用,或缺乏说话艺术等等。 这种情形确实让人忧虑,就更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并运用好语 言。
语言的美重在品味。
譬如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而富有音乐性;散文的语言优 美畅达,质朴自然;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戏剧的语言个性 鲜明,富有生活气息。需要我们在鉴赏中辨别,在辨别中品 味。
例如,人们常以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甘 冽的清澈的山泉来形容散文,这是它表现出来的“味"
一种透过文学散发出的无穷魅力。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就永远忘不了百草园中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皂荚树,紫红的桑椎……;读了《记念刘和珍君》那“真 的猛士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 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等铿锵有力的语句就时时敲击 着心坎,无法忘怀;还有《长江三峡》中“激流澎湃,气象 万千"的三峡美景;《雨中登泰山》中那烟雨蒙蒙,云雾缭 绕"的泰山神韵;《荷塘月色》中那如梦如幻的荷塘月影与 作者那淡淡喜悦和哀愁的丝丝入扣,令人如痴如醉,更何况 朱自清先生运用了 “田田、亭亭、脉脉、"等20多个叠词 和袅娜、参差、苍茫等10个双声叠韵的联绵词,读起来朗 朗上口,赋予文章优美的音乐感和形象性。这无不体现了文 学大家精湛的语言造诣。
语文的语言是美的,但是要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 的境界,必须仔细去品味、咀嚼、揣摩、领会作者练字的贴
切,用语的精妙,一旦师生的脉搏能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那么我们也就得到了一份美的享受。同样的小说也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文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也正是靠着生动形象的语言才塑造出像李逵、阿Q、贾宝玉、 高老头、思嘉丽……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总之,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只要紧抓教材中语言,引 导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我相信对学生应用语言
让语言美提升中职生审美素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