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向动作语-表示手部动作的词语.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向动作语|表示手部动作的词语
提要 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有关儿向语的研究超出了儿向口头语的范围,已经发展到了动作语的层次。本文在对儿向动作语最新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儿向语 页







  2 儿向语研究的缘起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Choresky(1965)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天赋论学说,即儿童在出生的时候,大脑就已经被赋予了一种学习语言知识和处理语言问题的特殊机制(LAD),这种机制包含一系列普遍性的规则,它们使得儿童能够从自身所接触到的“蜕化”的句子(degraded sentences)中习得完美的语法,掌握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所使用的任何语言。这一假说的提出大大贬低了语言输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它在一开始就受到了以Labov(1970)为代表的语言学家的批判。
  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研究者在反对Chore-sky学说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有关儿向语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问题已成为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健康的儿童只要生活在正常的语言环境里,出生后几年的时间就能够顺利地习得并熟练地使用他,她成长的环境中人们所使用的语言,而“狼孩”、“猪孩”却与正常的人类语言失之交臂,由此可见,语言输入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支持儿童语言习得后天论的语言学家通过比较母亲和小孩所说的话(Infant—directed Speech,IDS)和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对话(Adult—directed Speech,ADS)来描述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语言环境的特征,从而判断儿向口头语的存在及其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










  儿向口头语是儿童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主要的语言信息输入,这些输入不同于成人和成人之间的交流。中外大量研究发现,母亲对儿童讲话时,一般使用较高的音高、较宽的音域、较长的停顿、夸张的语调和频繁的重复;会对新词语的位置做一些调整;会大量地使用比较短的简单句、简单有限的词汇、简单的音位结构,而且语速比较慢,吐词也比较清晰。
  虽然也有研究发现,成人是否使用儿向语与儿童的语言发展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是一般而言,成功的语言学习依赖于儿童与照顾者共同建立的一种积极的、交互式的语言环境。成人之所以使用儿向语,是因为儿向语所具备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语言中的新信息更加突出,短语、从句和词在语句中的界限更加明确,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顺利地把语言输入中的信息流分解成相应的单位,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输人的具体意思,接受语言输入所包含的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3 儿向动作语的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开始了对儿向语的另一种形式,即儿向动作语的研究。研究者注意到,母亲们在和儿童讲话时自觉地调整相伴随的动作,动作类型相对减少,而且使用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或进一步明确口头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如同儿向口头语的研究一样,对儿向动作语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儿童的语言习得提供指导性建议。
  这些研究主要有:第一,2002年Brand等人对51位照顾者在孩子和其他成人面前呈现新物体时使用的动作所做的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孩子面前,照顾者调整了她们此时所使用的动作。这些研究者将这种倾向称作“motionese”,并且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定义了八个动作参数以更好地描述这一术语。相对成人指向性动作而言,儿向动作语与听话者的身体距离比较近,并且具有互动性比较高、热情比较高涨、动作幅度比较大、重复率比较高、简单明了、动作类型简单明了、停顿比较多及动作比较突然等特征,这种动作语更有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突出强调动作的结构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第二,Koterba在2006年的研究中验证了儿向动作语是否影

儿向动作语-表示手部动作的词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bai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