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名词解释.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之一,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应用形式的药寒,适用于阴虚所致的潮热额红、骨蒸盗汗,热病后期,热伤阴液之夜热早凉,以及小儿疳积发热等。药如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等。
清疳热:清解疳积发热之义。清疳热药物药性寒凉,适用于小儿疳积所致发热,症见低热缠绵,食少乏力,形体羸弱,毛发焦枯,肚大青筋,面黄肌瘦等。药如胡黄连、银柴胡等。
19.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0. 推陈致新:指祛除体内陈腐淤积物质,促进气血津液新生的药物作用。药如大黄,泻下
攻积,清除肠胃积滞,减少毒素吸收,使消化功能得以恢复;通下瘀血,以利新血生长。故〈〈神农本草经》谓大黄"下瘀血……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釜底抽薪:指用寒性的泻下药物通导大便以清泄实热的治法,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此属寒下法。药如大黄、芒硝等。
祛风湿药:凡以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解除风湿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透骨搜风:指祛风通络药力强,能驱除深入人体筋骨经络间之风邪的药物作用。透骨搜风药多为蛇类、虫类,适用于风湿顽痹,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等。药物如崭蛇、螟蚣、全蝎等。
舒筋:使筋脉拘急得以缓解、舒展谓之舒筋。具有舒筋作用的药物适用于痹证筋脉拘挛等。药如木瓜、慧茵仁等。
化湿药: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湿邪内阻证的药物,称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21. 运脾:健运脾胃之义。运脾药性味多为辛温偏燥或有化湿或消食,促进脾胃运化之功。
适用于湿重困脾、月完痞呕恶,便澹食少,苔腻,或消化不良,月完腹胀满者。药如苍术,砂仁。
22. 醒脾:苏醒脾胃之义。醒脾药大多气味芳香,能化除湿浊,恢复脾胃运化功能。适用于
脾为湿困,运化失职,以致食欲不振,胸腹痞满,大便澹薄,苔腻等症。如霍香,佩兰豆蔻等。
23. 燥湿健脾:脾恶湿喜燥,脾困中焦则脾运失健,取苦辛温燥之性,燥脾湿而强健脾的运
化功能,谓之燥湿健脾。燥湿健脾药适用于湿阻中焦证。药如苍术,厚朴。
24. 辟秽:亦称辟秽恶,辟除秽浊之气之义。辟秽药大多具有芳香之气。适用于秽浊之气所致的猝然昏倒,或胸腹冷痛满闷等症。
如苏合香等。或燃烧烟熏住房,或口服,涂鼻以达到预防疾病作用。如苍术。
25. 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内停的药物,谓之利水渗湿药。
利尿通淋:通利水道,解除小便淋沥涩痛之义。通淋药性味苦寒或甘寒,既能利小便,又能清下焦湿热,部分药还能排除尿路结石,使湿热蕴结膀胱或尿路结石所致的小浬淋沥涩痛症状缓解。适用于热淋,血淋,石淋等。药如木通,金钱草,海金沙等。
26. 渗湿止泻:又称利水止泻,利小便而止泻之义。又称"利小便实大便"。利水止泻药味
多甘淡,用于小便短少,大便稀澹或水泻。药如茯苓,泽泻,车前子,滑石等。
27. 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温里药。
28. 回阳救逆:恢复阳气,挽救厥逆之义,简称“回阳”。回阳药性味辛热,适用于大汗淋
漓,四肢厥

中药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ijiazhuang2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