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地标升国标药学审查资料
申请号:030109
润肺止咳胶囊申报资料项目(1)
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资料
试验项目:制备工艺研究
试验名称:润肺止咳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试验单位:青海(Peimiphine)、贝米定(Peimidine)及贝米替定(Peimitidine) o
以上10味药材其有效成份大多为水溶性成份,本着简便经济,有效成 份提取充分的原则再结合药厂生产条件,选用水提法。
(3)生产条件:
本品为胶囊制剂,无澄清度要求,药液仅需除去固体微粒,故宜用机 械分离除杂。
根据工厂设备条件,药液可用三效浓缩罐浓缩,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综上所述,本品的制备工艺路线可确定为:
药材前处理——> 煎煮提取——►滤液—> 纯化 —►灌装
2、工艺条件的筛选
(1)煎煮:百部、浙贝母、甘草、生地、芦根、桔梗、黄苓、杏仁、麦 冬、枇杷叶共煎。
①吸水率:10味药混合加10倍量水浸泡,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浸透情 况,直至药材全部浸透,共浸2小时。滤出全部未被吸收的水液,求得16 味药吸水率为300%o
②煎煮条件的筛选:(A)浸泡时间,(B)煎煮时间,(C)煎煮次数是影 响煮提效果的主要因素。今以浸提液中总固体物重量(取煎煮液25mL按《中 国药典》(1990年版)附录47页方法测定)为考核指标。按3个因素,每因 素3水平,用Lq (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
因素
试验号
煎煮次数
A
加水量
B
煎煮时间
C
得率
(%)
1
1(1 次)
1 (8 倍)
1 (0. 5h)
2
1
2
2(1. Oh)
3
1
3
3(1. 5h)
18. 1
4
2(2 次)
1 (10 倍)
3
16. 5
5
2
2
1
6
2
3
2
7
3(3 次)
1 (12 倍)
2
14. 7
8
3
2
3
18. 3
9
3
3
1
&
50. 7
k2
53. 1
k3
Ki
16. 7
k2
17. 7
17. 1
k3
18. 7
R
表
煎煮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表
计算各列的K1、心、L、匕、瓦、匕及R,见表下部分。根据R的大小, 决定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未考虑抽样误差因素),影响该药提取的主次顺序 是Rb>Rc>Ra,由此可见,B为主要影响因素,A为次要因素。
根据Ki、匕、匕最大的值选出各因素中的一个最佳水平即为最优组合条 件,本例最优组合条件为A2B3C3即:药材加12倍水量,煎煮2次, 小时煎煮时所得干浸膏量最大,提取最为充分。但考虑首煎时药材有效成份 较难溶出,首煎时间以2小时为更佳。所以最佳煎煮工艺为药材加12倍水 量煎煮2次,首煎2小时,第2次为1小时。
(2)分®除杂:为了除去液体中固体微粒,工厂多用过滤方法,如用板框压滤机。 反复试验证明下述方法较好:药液趁热用帆布作滤材,用板框压滤机进行粗 滤,滤液再用细帆布夹8层滤纸重复压滤,最后仍用板框压滤机以聚飒酰胺 滤膜作滤材进行精滤,即可除去5万以上的大分子和细小微粒,而得到澄明
液体。
(3) 浓缩与干燥:本工艺采用喷雾干燥制备浸膏粉,经实验研究,确定 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液速度为9000毫升/分钟,离心盘转速为14000转/分,进 风口温度为100°C,药液的相对密度l,lOo实验得知:浸膏粉平均收率为 %o
(4) 包装容器的选择:本品空胶囊采用明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硬胶囊。 其外以铝箔包装,经对试生产的四批药品置于室温下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 符合规定。
三、制备方法
称取各药,洗净,加水适量,浸泡过夜,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 二次lh,滤过,加乙醇适量,转溶静置,吸收上清液,余液过滤,合并,回 收乙醇,-,进行喷雾干燥,整粒,装入胶囊, 即得。
四、质量标准及技术参数
1、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黄色至黄褐色,气味香,味微苦。
2、 内容物应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并能通过100目筛。
3、 按 《中国药典》水份测定法测定,%o
4、 装量差异:与标示量相比,其限度应在±10%以内。
5、 崩解时限:依照《中国药典》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6、 卫生指标:应符合规定。
7、 应符合质量标准鉴别
润肺止咳胶囊申报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