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艾米莉.狄金森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概念空间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概念空间分析
邹丽媛 沈芸 摘 要: 隐喻是诗歌意境的重要表达方式。本文采用隐喻概念空间的方法来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从而理解诗人独特的认知视角和生活re I with thee―”的形式,铺设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认知空间,从而进一步构造隐喻空间。
在第二节和第三节中,她把自己比作暴风雨中的船只,将moor和see比作爱人。基于这些隐喻,她缔造了狂风大作的夜晚,船只停靠在港的形象,与海面上风雨大作形成对比。船、moor和see是艾米莉十分喜欢的隐喻形式。在“Twas such a little-little boat”一诗中,她专门用小船为隐喻载体,写了小船东倒西歪地下了港湾。船的隐喻是微弱和敏感的自我。大海的隐喻在她的诗中出现了多次,其形象均是雄伟壮观,波澜壮阔,如“Twas such a little-little boat”一诗中,采用gallant sea,greedy waves。在“I never saw a moor”一诗中,艾米莉写道“I never saw a moor―,I never saw the Sea―”第二节中继续提道“I never spoke with God,Nor visited in Heaven―”两节诗的后半部分分别以“yet know I”和“yet certain am I”开头,来继续拓展自己对大海的迷恋。
在她的诗歌世界中,大海、船只等都有固定的概念内涵。《暴风雨夜,暴风雨夜!》虽然没有对于海进行其他的描述,但是通过对于大海的隐喻,以及狂风、海港、罗盘、海图等相关隐喻,在读者的脑中形成一个暴风雨夜,停靠港湾的小船的形象,从而让读者体会到像小船归港一样,爱情有所属的这样一种心灵体验。

诗歌隐喻空间的构造有着现实的基础。艾米莉?狄金森在离开学校之后,除了为了治疗眼疾曾经和家人出行,几乎很少离开家门,即使与最亲密的儿时伙伴,住在隔壁的她的嫂子Susan,也是仅仅通过便条联系。但是,在1958年到1961年之间,她给一位不知名的爱人写了三封信,被研究者称为著名的Master Letters(Leiter,2006)[6]。1861年,她创作了《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一诗。这就印证了在这一期间,她有明确的爱恋对象。
此外,艾米莉的隐喻概念有明显的时代的特点。她的概念空间的合成主要是两个隐喻,大海和小船。两个隐喻共同实现了隐喻的空间的建构。大海的隐喻概念空间的形成过程如下。输入空间1:男人。在刻板印象中,男人的特点是心胸宽广,保护弱小。输入空间2:大海。在艾米莉的思维中,大海是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既能够承载船只,又给船只提供避风港。类属空间:两者共通的是空间宽广,具有包容力,以及保护弱小的能力。合成空间:船停靠在港湾来隐喻女子心有所属。船只在艾米莉诗歌中所指的原型是特定的女人,尤指自己。当两者同时出现在暴风雨夜的时候,则构成了一个新的认知体验,弱小的船只有了大海的港湾,可以不惧风雨。海图、罗盘等都是在这一隐喻空间之上,所衍生出的层创结构。
艾米莉的生活中很少有为世人所知的浪漫关系。她的爱情观很多是通过含蓄的隐喻来表达,而隐喻的概念空间以自己的方式体验

艾米莉.狄金森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概念空间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舍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6-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