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0岁老人的两道考题我完全没想过, 会在高考后第三天, 收到这样的私信:“我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考试时,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坐我旁边, 关系一般, 让我给她抄一下。我害怕会被抓到,又觉得自己学得也不容易,就没给她看。后来在路上,她遇到我都不理我,是我太自私了吗?她跟别人说怎么办,别人会不会因此觉得我不近人情,对我有想法? ”我直觉反应: 监考老师在哪里?第二个反应: 高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考, 关于规则, 难道不是每个老师、每个考点都三令五申的吗?高考作弊, 一旦被抓获, 将进入档案, 几年内不能报考。在复考之后, 高校也有权力拒收有过作弊史的学生。最严重的后果可能是你将在监狱度过青春,你准备如何和狱友们讲自己犯了什么案子呢?就说“是考进来的”? 而我真正的忧虑不在于某一次考试,而在于:要如何告诉孩子们,规则与规则不尽相同, 有些是“应该”, 有些是“最好”, 还有一些是“必须”。人生有太多的“必须”不能冲撞,就像不能触及电与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应该”,这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既然要学习要工作, 就好好地来。维多利亚女王在知道叔父已逝, 自己王冠在手后说了一句话:“我会做好的。”言简意赅, 一个“好”字涵盖了所有用心与用力, 不求尽善尽美, 只每天进步一点点。但“应该”不是强制, 若不这么做,只是懒散怠惰。处世得体是“最好”。世界太拥堵, 人群挤挤挨挨, 你的肘撞我的眼, 2 只怪我太矮; 我的鞋踩你的脚, 抱歉, 我也不是有意要穿细高跟的。为了能不打架, 要微笑, 要谦和, 要能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 要每一次答应都思考过, 不是脑子一热马上就后悔, 要每个拒绝都能婉转坚决。但这是“最好”,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先完成本职工作后还有余力的前提下。很多人因为羞怯、笨拙或生长环境的缺失, 一生都学不会。他们没有做到“最好”,但你做到了吗?人人都有自己的硬伤,有一戳就会酥了半边身子的麻筋。但还有一些,是致命的、关键的,是强硬的“必须”,不能通融,没人想听你的情有可原。它们都是深渊, 只要你涉足, 就毫无缓冲可能地堕落。而这些,也许因为太严峻,反而家长不知道从何说起。比如吸毒。正常的家长对吸毒一无所知, 他们知道吸毒可怕, 但连想都没想过要跟孩子讲。他们以为这件事像天方夜谭, 为此警告孩子, 就像让孩子警惕马桶里爬出来的大白鲸一样荒谬。而有多少学生, 就是从第一支烟开始走上了不归路。还有, 赌博。世界杯、欧锦赛来了, 跃跃欲试的学生们, 也会投个注, 我见过有大学生一夜之间赢了十几万元。太兴奋的他, 叫上朋友同学,24 小时之内就花光了。到最后, 高利贷追到他家里去, 父母卖掉了一套房子还债才了事。也许, 死穴不在赌博本身, 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劳而获”的幻象, 让你以为真有无本万利的事。它破坏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自然法则, 人会忍不住走歪门邪道, 指望能零付出万分收获, 最后却变成万分付出零收获。为什么父母没把它当成洪水猛兽,早早防范?大概出于:谁还没打过牌呢?偶尔带彩是常事, 老阿姨们在棋牌室里也玩个一两毛钱的 3 局。抑或,作弊。中国不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对说谎、伪造及作弊, 老师说家长说,多半轻描淡写,诚实是美德,但偶尔作个弊也稀松平常。我们这些过来人都得承认, 在一些莫名其妙的考试里, 抄过或者让人抄过。规矩是一步步建立的, 总有
80岁老人的两道考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