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海儿 论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王海表).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海儿_论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王海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用药、施肥,畜禽养殖排泄物对池塘进水水源的河流、湖病原体繁衍生息的温床,诱发鱼病。
⑵残饵腐烂。池塘属高密度养殖,养殖户往往因追求产量而提高放养密度,势必加大投饲量,使饲料过剩;
加上池塘水生生物分泌物和鱼类的粪便,在塘底积累成厚厚的淤泥,引起腐烂而败坏水质。
⑶药物污染。池塘养殖过程中发生鱼病时,由于养殖户缺乏防治技术和用药知识,任意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
个别养殖户为提高养殖产量,减轻养殖成本,在防治过程中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禁用渔药;
有的甚至用“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替代渔药,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二、池塘水体污染的危害 1.池塘外源性污染的危害。
外源性水体污染,对池塘水质构成很大危害。化工、电镀、五金等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铜、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和有机氯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等有机物,很难迅速生化降解;










畜禽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病毒、病菌等,水体受其污染后会传播疾病;
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和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的生化降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于水中的氧气,使水体缺氧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一旦池塘加注被污染的外源河水,会发生病害、鱼虾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池塘内源性污染的危害。
池塘经过数年养殖,加上养殖中后期池塘存鱼量、投饵量逐渐增加,使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藻类不断增多,底部有机物积淀严重,导致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引发疾病,危害鱼类。同时,这些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经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及亚硝酸盐、甲烷等,使池塘底质、水质发生变化,pH值下降,水体中有益菌自净能力减弱,破坏水体微生物的平衡,影响鱼类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加饵料系数与养殖成本。若在外源性污水或气候条件作用下,极易产生鱼类缺氧泛池或发病死亡状况。此外,用药不当,会使池水中有害有毒成份增加,威胁养殖鱼的类健康。
三、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 1.池塘外源性水体污染防治措施。
⑴加强对江河、湖泊水域的保护。
要生产质量安全的水产品,必须要有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源。因此,水域保护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政府要加强对江河、湖泊水域的保护,建立、落实水域保护责任制,特别是环保、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工业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监管力度,严历处罚企业污水直接排放的现象,提高污水进管网比例,实施污水区域集中处理。农业部门要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的整治力度,并推广测土配方和科学规范使用农药技术,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制止污染水域的行为,遏制水域恶化趋势,使水域得到恢复和改善。










⑵用物理、生物、化学方法处理池塘加注的河水。一是物理法。在养殖池塘附近设置蓄水池、过滤池和曝气池,使进入池塘的水源先通过过滤、沉淀、自然分解等过程,除去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二是生物法。采用活性污泥法,在曝气池中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通过吸附和凝集作用来净化水质;
也可通过向水体投放某些微生物(EM茵等)方式,将水体或底质沉淀物中的有机物、氨态氮、亚硝酸态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和无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茵的生长。三是化学法。将经过物理或生物方法处理过的水源进行药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氯化物等。如生石灰能中和过量酸,消除、沉淀有毒金属离子,提高水体pH值、硬度、碱度、底质盐基饱和度,解吸底泥营养元素,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经过药物消毒的水体引入池塘前应曝晒数天。




第 6 页 共

王海儿 论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王海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杏杏铺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