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反转新闻再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反转新闻再思考【摘要】反转新闻研究很有反思与重构之必要。首先是概念的规范化, 与其他近似说法相比, 反转新闻是个更可取的概念, 指代当下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反向变化的现象。其次, 同为反转,却不能“一概而论”,从真假反转、主从反转和虚实反转三个基本类型入手, 便于剖析反转新闻的构成, 揭示其复杂性因素。不过总体上看,反转新闻仍是一种非正常新闻现象,需要结合不同类别的特点,从新闻报道规则规范、主流媒体的示范作用以及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等几个方面探索应对策略。【关键词】反转新闻;新闻媒体;受众;新闻失真作为一种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 反转新闻引起了新闻业界的广泛讨论,也受到不少学界人士的关注。然而,无论在基本概念使用方面,还是在所指对象明确方面, 现有研究都显得有些凌乱不一, 缺乏对话的基础和空间,颇有止于“观点加例子”式的简单重复之嫌。因此,笔者认为, 很有必要重新思考反转新闻的属性和特点, 以期构建一个有助于展开深入讨论的逻辑框架与话语平台。一、反转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反转新闻是什么?简单地说, 反转新闻指一种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现象,对此几成共识。反转新闻有不少近似的概念,如新闻反转剧、逆转新闻、新闻乌龙事件等。很多论者认为它们所指的是大致相同的一类 2 现象, 往往把它们视为同义词而不加区分。我们认为, 这几种说法还是有明显差别的。新闻反转剧强调戏剧化特征, 难以指代一些戏剧性不足的反转新闻,而且,反转新闻是不是“剧”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强调“剧”这个概念, 就要有导演, 有编排策划, 有演员和表演。显然, 很难判定哪些反转新闻是导演和表演出来的,只不过有些反转新闻情节跌宕起伏,看上去像戏剧罢了。因此, 新闻反转剧这种说法, 作为新闻报道和日常表达用语未尝不可, 作为学术用语则有失严谨。逆转新闻和新闻乌龙事件这两种说法都预先设置了前提,“逆转”隐含了预设的价值和情感立场,“乌龙”包含了真假是非的前提判断,都难以涵盖反转新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我们认为反转新闻是一个更准确的概念。现有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一是新闻层面,二是舆情层面, 但侧重点不同。大部分研究强调反转新闻是一个过程性的新闻现象, 初始报道呈现为一种事实, 而后续报道呈现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事实, 从而造成新闻的“反转”, 受众舆情的反转则是新闻反转的直接后果。[1] 也有学者关注反转过程中新闻报道和舆情的复杂关系, 如黎勇分析了反转新闻发生机制的复杂性, [2] 王国华等分析了热点事件议程设置与舆情反转的关系。[3] 还有一些文章对两者基本上不加区分, 使用“舆情反转”新闻、“舆情反转”或“反转舆情”等说法, 貌似在讨论反转舆情, 实际上讨论的还是反转新闻。将反转新闻导致的舆情变化称为“反转舆情”或“舆情反转”的说法值得商榷。舆情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 既包括语言符号层面, 也包括隐藏在语言符号后面的观点、立场、利益诉求、情感取向等。反转新闻是否导 3 致舆情反转, 是哪个层面、何种意义上的反转, 都不能轻下断言。根据笔者对近三年典型案例的统计分析, 对很多反转新闻来说, 变化的是舆情的关注点和对具体对象的态度及情感, 背后的价值立场、情感取向和利益诉求等未必发生显著改变。这种情况是什么样的舆情变化呢?显然, 既要看到“变”的层面,又要看到“不

反转新闻再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