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司母戊“司”“后”之辩论赛五年回顾.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司母戊“司”“后”之辩论赛五年回顾摘要:安阳是国之重器――司母戊鼎的出土地。半个世纪以来,惯有司母戊鼎“司”“后”之争在学术界一直存在。 2011 年,国家博物馆正式将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再一次将与此鼎“司”“后”之争又一次被推向高潮, 引起了社会尤其文博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博物馆人, 笔者有幸参加了安阳市政协“思辨堂”――司母戊“司”“后”辩论赛, 聆听了专家学者现场指导,颇为受益。时值今日,作一回顾。关键词:“司”母戊鼎;“后”母戊鼎;辩论安阳是国之重器――司母戊鼎的出土地。半个世纪以来, 惯有司母戊鼎“司”“后”之争在学术界一直存在。 2011 年,国家博物馆正式将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此鼎“司”“后”之争又一次被推向高潮,引起了网络和社会尤其文博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1 年 11月7日,“司母戊鼎”更名“后母戊鼎”辩论会在安阳市政协“思辨堂”举办。将这一争议拿到司母戊鼎的出土地进行思辨, 让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交锋, 相悖的观点在这里碰撞。本次活动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葛英会, 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研究员于成龙组成专家评委会。一、论国宝意义在古代, 鼎是镇国之宝, 传国重器。古代的人们认为, 黄帝在战胜蚩 2 尤后,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改朝换代后,新登位的君王,第一件工作就是铸鼎,颁订法律,以象征新时代的开始,并表示吉祥。所以又称鼎革。鼎通耳高 133 厘米、长 110 厘米、宽 78 米, 重达 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图案和形状被定为国家博物馆馆徽。二、司母戊鼎历史纪年司母戊鼎从“出生”到“出土”,经历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轶闻。 1939 年3月 19 日,出土于安阳武官村西北岗吴家柏树林(今王陵区司母戊鼎展览厅); 1939 年-1946 年,藏匿于安阳武官村吴培文家东屋草房内; 1946 年-1947 年, 陈列于原安阳县古物保管会院内( 安阳市县东街 4 号院萧曹庙); 1947 年秋,司母戊鼎运到驻豫北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部(今河南省新乡市) ;同年,司母戊鼎运抵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 1959 年司母戊鼎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5 年9 月 19 日阔别家乡 59 年的司母戊鼎回安省亲,陈列于安阳殷墟博物苑。三、司母戊鼎名字的来历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 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 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 1000 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四、思辨堂上的交锋 3 在辩论会上, 红蓝双方各自举出例证, 争辩得难解难分。笔者身为红方一辩手,主张“司母戊鼎”更名毫无必要。我方认为铸在“司母戊鼎”上的金文是最早的金文,与甲骨文是同时期的文字,如果在金文中就有“后”的称谓, 甲骨文中应该有更多的见证, 那么 15 万余片“宫廷档案”的刻字甲骨中为什么没有留下有关“后”字称谓的任何记载呢? “司母戊”已经成为代表

司母戊“司”“后”之辩论赛五年回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4-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