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浅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浅析.doc1 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浅析摘要: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 媒体的系列行为直接促使了这一现象的不断滋生, 所以对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研究很有必要。在“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中,媒体求快求新、把关弱化、对新闻人物标签化、网络媒体自我约束力不强促使了该事件的广泛传播, 媒体要进行深刻的反省, 把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加强网络媒体的自律及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积极避免反转新闻的发生。关键词:反转新闻;假新闻;上海女逃离江西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 2016 ) 10-0022-0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渐渐模糊, 全民参与传播且媒体个性化突出,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界限、交互性加强, 受众有了更为广泛的发言机制, 对信息的反馈更为实时。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下, 由于媒体的某些不当行为致使反转新闻不断增多,影响着媒体自身的形象, 危害了网络秩序和社会发展, 因此, 媒体在加快步伐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要及时的进行反思, 采取措施规避反转新闻的产生。就在 2016 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上海女逃离江西”的假新闻事件中, 大部分媒体充当了此事的助推者, 让该事件大面积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成为社会的热点。本文以此事件为例, 分析反转新闻中媒体系列行为的具体体现及应对措施。 2 一、事件发生初期媒体的行为体现 201 6年2月6日, 一名网民在上海篙笆社区发帖《有点想分手了……》, 写到自己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 被第一顿饭吓到而逃离。年关之际, 该文迅速引起该论坛网友热烈讨论, 随后被新浪微博网友、各大微博认证媒体竞相转载, 登上了微博话题热搜榜; 之后登上腾讯、凤凰等各大国内新闻媒体,至此,一篇网帖华丽转身成新闻。因此事涉及婚恋观、城乡差异乃至“地域歧视”等热门话题, 因此关注度极高。事件发生后, 网友针对此事的讨论持续发酵, 对此, 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其中就有《人民日报》的《农村,说声爱你太沉重》;光明网的《私域的爱情,公域的乡愁》《法制晚报》的《城市女和农村男故事背后的隐喻》等。在没有考察新闻事件是否真实的情况下, 如此多的媒体参与到此事的传播与讨论之中, 从这一阶段中可以看出, 一篇地方性虚假网帖能传播开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与媒体的失范行为息息相关。(一)媒体将新闻人物标签化标签化新闻极易产生刻板印象,一些媒体在新闻写作和传播过程中, 为使自己发布的信息在海量信息中得以突出, 有意无意的将各种标签应用其中, 这种对新闻对象的标签化媒介形象, 很大可能会演变为受众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媒介形象的不断重复和媒介文本的传播也会强化受众对人物、事件的刻板印象。就事件本身而言, 因其包含“孔雀女”“凤凰男”“城市人”“农村人”等一些标签和刻板印象,更能够吸引受众对新闻双方当事人加以评论。在媒体的标签化中,“凤凰男”往往让人联想到自私小气, “孔雀女”则代表着爱慕虚荣, 标签是片面的, 它把“个性”归为了“共 3 性”, 无法正确反应社会现实, 影响了公众对新闻对象客观、公正的认知, 反而让事件愈演愈烈。(二)部分网络媒体自我约束力不强在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部分网络媒体自我约束力不强, 出于对利益的追逐而出现各种有违职业道德及原则底线的问题, 一是表现为存在

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107 KB
  • 时间2017-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