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化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化目的是预期的教化结果,是国家,家长,教化机构,老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化目的还包括培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化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化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化目的是预期的教化结果,是国家,家长,教化机构,老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化目的还包括培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化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化活动的动身点和归宿,也是教化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详细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详细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化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分
两者都认为学问是个体对阅历的建构,但是在学问的实质以及学问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学问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学问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学问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学问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学问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育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切。该模式通过运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学问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学问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学问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化运动衰落的缘由
,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化提出的新要求。
,如:过分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