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中等速度、欢快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欢乐的泼
水节》。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酷爱
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中等速度、欢快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欢乐的泼
水节》。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酷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向学生渗透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3、观赏傣族的歌舞,初步熟识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在视察
和仿照的基础上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精确,咬字吐字清楚。
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和结束句中的弱起(后半拍起
唱)。
教具打算
电子琴、课件、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节日的画面,请大家边看边观赏,
还要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傣族,傣族有
一个特别隆重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
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盛景。到了那一天他们载歌载舞,相互泼水,
相互祝愿。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欢乐的泼水节》。
下面我们简洁了解一下泼水节。相识傣族乐器铓锣和象脚鼓。(字幕播放)
二、学唱歌曲《欢乐的泼水节》(电子课本音乐)
(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心情、节奏和速度。
师:这首歌表现的音乐心情怎样?速度如何?(小组探讨、全班沟通) (2)老师有表情地范唱,使学生进一步熟识歌曲。
(3)解决难点:节奏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乐句的曲谱,看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个乐句节
奏完全一样,后半句的音调不相同。)
(5)运用听唱法或视
泼水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