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德国: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大部分德国孩子都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相对很有专注力,小到认真吃饭把饭吃完,大到把一本书看完,小到拼图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静的玩两个小时,或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踢球,坚持跳舞,或练或帮助孩子培养更好的专注度,相关的书籍,节目,五花八门,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有多动嫌疑或者注意力不够集中,除了可以向专业医生求助,也可以向学校,教堂,包括社区求助,有很多免费的课程和帮助!
整体上,德国是一个“爱好/特长”大国,首先是有爱好特长的人很多,另外就是有超完备的“爱好/特长”市场和服务,第三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爱好/特长”的正面能量。
所以,哪怕一个小不点,他会告诉你他的hobby(爱好)是骑自行车,她的爱好是玩拼图,她的爱好是烤饼干,幼儿园的毕业纪念册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五花八门!
拥有爱好,有自己特长,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或者长长的人生路上,值得骄傲和容易得到肯定的一项!
当然说到底,自己的孩子,还得自己父母多做工作,而且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我们家长的功课:帮助孩子遵守公共规则并鼓励他成长为鲜明的个体:
不管孩子天性如何,都要学会和他人共处,都要学会遵守公共规则并拥有自己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他成长为更快乐更好的自己!
1比较安静,不大声喧哗也不大吵大嚷!
这个比较安静,就是说不管独处还是在幼儿园学校,或去别人家里做客,或者在公共场所,不太会咋咋呼呼,不乱跑乱跳,不会像猴子似的坐不住!
让孩子安静下来,很多家长觉得很苦恼:孩子就是孩子,怎么可能安静呢!德国家长却坚持不懈的让孩子学会了安静,尤其是在公共场所能安静下来!
记得童一很小时,有段时间看他唆手指,妈妈觉得不妥就想去纠正,孩子的爸爸当时就说:他唆手指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不要打断他,如果要纠正,下次等他开咬前就介入比较好!
爸爸的意思是孩子在专心干一件事时,哪怕是不太好的小事,家长尽量不要中途打断,因为打断是很粗鲁的行为,可以提前或事后给孩子讲清楚,当然有危险的事情是要立刻阻止的!
后来有意无意的,爸爸就发现其实紧张的妈妈一直在好心做坏事的“打断”孩子,例如孩子在玩,妈妈来给孩子零食吃,孩子在外面玩得兴起,妈妈会说现在该回家吃晚饭了,或者孩子浴缸里玩水兴高采烈,妈妈说得洗头了得出来了。。。
还有很多时候孩子读书做作业时,妈妈会突然插话问问题,这些都属于“粗鲁打断”,第一不利于孩子专心做事,第二也容易让孩子学会粗鲁打断别人!
2公共场所不打扰别人,不打断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打断!
例如孩子在游乐场玩儿,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就懂得排队并且不打扰别人!别人在荡秋千,如果你也想玩儿,得安静的等在边上,不准催别人也不准叫喊,更不允许推搡或者哭喊让家长帮忙!
在幼儿园,几乎绝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擅长或喜欢的玩耍项目,有些喜欢画画,有些喜欢手工,有些喜欢拼图,老师会首先会帮助正在“工作”的同学完成自己的项目,然后会让排队的同学学会安静等待!老师还会和孩子们玩很多“轮流”游戏,协助孩子们养成习惯:先等待别人,懂得团队合作,轮到自己就当仁不让!
在家里也一样,如果妹妹老是打扰哥哥玩耍或写作业,家长就会协助分开两个孩子或者
家园共育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