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Tag:语言,运动,注意力,健康,自然,活动,妈妈,家庭,家长,养,母婴
一、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先让其模仿发音(在训练早期,只要在儿童语言水平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头或词尾、语调等均允许),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发出有意义的言语符号。
词句的口语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十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苹果”成人语)的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训练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时,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
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有时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
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考虑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则,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训练。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必要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
(四)阶段4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要扩大词汇量,学习内容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量词、时间代词、介词等;并把已学过的词组成词句,从不完整句到主谓句、主谓宾句、简单修饰句等形式进行训练。
1.扩大词汇量的训练
(1)名词的分化学习:目的促进常用词汇(食物、动物和交通工具等)的同一范畴的分化学习。如把各种青菜(大白菜、菜心等)的图片放在一起,对儿童进行分类学习。
(2)动词的学习:采用实际的简单动作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操作的模仿——体态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
如学习动词“吃”:①儿童吃东西时,训练者在旁做体态语符号(用手拿且放入口中)和说成人语“吃”,让儿童模仿体态语和诱导言语表达;②训练者做“吃''的体态语,儿童将面前的饼干放入口中;③训练者发出成人语“吃”,训练儿童用体态语来表达;④训练者做体态语,并询问“我在做什么呀?”,鼓励儿童用言语表达;⑤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语(成人语)来表达要求。
(3)形容词的学习:多采用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分类——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
如学习词汇“红色”,“绿色”:①在儿童面前放红色和绿色的卡片数张,让儿童分类,儿童每拿起一张卡片,训练者用成人语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模仿发音;②通过游戏来促进和强化:训练者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选择并模仿发音;③训练者指着卡片问“这是什么颜色?”,要求儿童用言语表达;④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语表达(成
人语)来形容事物。
2.语句训练
(1)名词句的学习:句型:事物的属性十事物名称,选用大小、颜色等事物的特征对比明显的实物、模型、镶嵌板、图片等。训练程序:确定构成名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名词句的图(图片仿照)一名词句的理解。
如学习“大、小十事物名称”:选用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图片数张,①在儿童面前放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两张图片,训练者问“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让儿童选择,同样方法确定儿童理解事物的名称;②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作为示范图,让儿童选择相同的图片;③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用“大的鞋”“小的帽子”等的言语刺激让儿童选择相应的图片。
(2)两词句的学习:句型:动作主十动作(主语十谓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两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能理解表示两词句的图——两词句的理解——表达。具体训练与名词句的学习基本相同,最后一项:训练者与儿童交换位置,儿童用言语发出指令,训练者选择相应的图片。
(3)三词句的学习:句型:动作主十动作十对象(主语十谓语十宾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三词句的各两词句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三词句的图(图片仿照)一三词句的理解一表达。
训练方法基本与上述相似。三词句的理解,可从1/4选择逐渐过渡至1/8选择,并注意图片放置的顺序。
3.语法训练可逆句的学习,训练程序: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一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一表达。
如学习句子“猫洗熊猫”:①在儿童面前放一张“猫洗熊猫”的大图,让儿童注意观察大图中拿刷子的动物;②训练者将小图按“猫”+“刷子”+“熊猫”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并让儿童注意主语的位置;然后让儿童练习排列顺序;③儿童说出句子。在此基础上学习有连词、介词等的句子,并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已学习的句子,多看简单的图片和做练习,多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