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辽宁省冶金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
辽宁省冶金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包括:准入条件和评分 标准两项。其中准入条件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申报绿色矿山。 评分标准包括:规范管理、绿色开发、综合利用、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填处理、筑路、制作建筑材料等途径实现废 石、尾矿综合利用,得2分。
2) 建立废石、尾矿加工利用系统,经济可行的矿山将废石、 尾矿加工成砂石料、混凝土骨料、微晶玻璃、土壤改良剂等产 品,得2分。
废水处理与利用
1) 废水采用合理技术、工艺和措施洁净化处理,进行资源 化利用,得3分。
2) 充分利用矿井水、选矿废水应循环利用,循环利用率不 低于90%,得3分,否则不得分。
(四)节能减排
节能降耗
1) 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推广使用变 频设备及节能照明灯具。符合要求,得3分。
2) 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单位产品能耗,得 3分。
废弃物排放
1) 粉尘排放
采取喷雾洒水措施,降低生产作业现场物料倒运点位的产 尘量,得3分;
2) 废水排放
矿山单独或联合建立矿山废水处理站,同时实现雨污分 流、清污分流,得2分。
矿山及贮存场建有雨水截(排)水沟,得2分。
3) 固体废弃物排放
优化采选工艺技术,减少废石等固体废弃物排放,得1 分。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矿进行资源化利用,得1 分。
(五)技术创新
科技方面
1) 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 创新体系,得1分。
2) 企业结合支撑企业主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编制科技创新 规划,得1分。
3) 配备专门科技人员,开展支撑企业主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研究,在资源高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不断改进工艺技 术、设备水平,得1分。
4) 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和技改活动的投入不低于矿山企 %,得1分。
数字化矿山方面
1) 建设矿山生产自动化系统,得1分。
2) 建立数字化资源储量模型,进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 和经济评价,实现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的精准化管理,得1分。
3) 建立矿山生产监控系统,保障生产高效有序,得1分。
4) 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矿山开采机械化, 选矿工艺自动化,本项共2分,实现开采机械化得1分;实现 选冶工艺自动化得1分。
5) 采用计算机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矿山,实现信 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得1分。
(六)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1、 矿区环境
1) 矿区绿化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 合理,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00%,得2分,每降低10%扣1 分。单项分扣完为止。
2) 对已露天开采矿山的排土场进行治理复垦及绿化,在矿 区主运输通道两侧因地制宜地设置隔离绿化带。达到要求得2 分。
3) 固体废弃物有专用堆积场所,得2分。
2、 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
1)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
排土场、露天采场、矿区专用道路、矿山工业场地等生 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达到相关规定,得2分。
土地复垦质量达到《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 1036 的要求,得2分。
暂时难以治理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对环境的负效应, 得2分。
恢复治理后的各类场地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恢复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整体 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得2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得2分。
2) 建立环境监测机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得 3分。
3) 地面运输系统、运输设备、贮存场所实现全封闭或采取 设置挡风、洒水喷淋等有效措施进行防尘,得3分。
4) 采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降噪处理, 得3分。
(七)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1) 建立以人为本、创新学习、行为规范、高效安全、生态 文明、绿色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愿景符合全员共同追求 的目标,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职工个人价值实现紧密结合,得 1分。
2) 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丰富职工物质、 体育、文化生活,企业职工满意度不低于70%,得1分。
3) 建立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业绩同步增长机制,得1分。
企业诚信
1)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等坚持诚实守信,履行矿 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义务,公示公开相关信息,得1分。
矿地和谐
构建矿地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办矿理念。通过创 立社区发展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发挥多方资源和优势, 建立多元合作型的矿区社会管理共赢模式。建立矿区群众满意 度调查机制,在教育、就业、交通
辽宁省冶金行业绿色矿山考评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