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分类?抗菌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耐药性?临床治疗应用?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目录分类?第一代: ?特点: G ˉ杆菌(仅对部分大肠杆菌)有效,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药物:萘啶酸、吡咯酸?第二代: ?活性: G ˉ杆菌(部分绿脓杆菌)有效,口服吸收少,不良反应降低。?药物:吡哌酸、新恶酸、甲恶喹酸分类?第三代: ?特点: 抗菌谱广( G ˉ杆菌和 G +菌),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药物: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第四代: ?特点: 抗菌谱扩大到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活性增强,半衰期延长。?药物:司帕沙星、克林沙星、左氟沙星、芦氟沙星、洛美沙星抗菌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拮抗细菌的 DNA 螺旋酶,从而阻断细菌 DNA 的复制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 DNA Gysase DNA 松开 DNA 卷紧喹诺酮抗菌活性?第一代?活性: Gˉ杆菌?第二代?活性: Gˉ杆菌(部分绿脓杆菌) ?第三代?活性: Gˉ杆菌(绿脓杆菌)、 G +球菌?第四代?活性: Gˉ杆菌(绿脓杆菌)、 G +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药名抗菌活性 MIC90 ( mg/L ) 阴性细菌阳性细菌厌氧菌阴沟杆菌克雷白菌属绿脓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金葡菌链球菌属肠球菌脆弱拟杆菌诺氟沙星 2 (100 4128 环丙沙星 428 氧氟沙星 248 培氟沙星 2832 依诺沙星 13216128 洛美沙星 16 氟罗沙星 884 常用氟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比较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比较?Gˉ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G +菌: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相对较高。?消除半衰期长, 3~ 7h ,﹥ 10h 。?蛋白结合率较低, 14% ~ 30% 。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内浓度较高(大于或等于血药浓度),易达到有效水平。药物 PO 量( mg ) Cmax (mg/ml ) T1/2 (h) 绝对生物利用度( %) Vd (L) 总清除率( L/h ) 尿中排除原型药占给药量的百分数(%) AUC (mg ·h/ L) 诺氟沙星 400 3~4 35~45 (100 25~30 培氟沙星 400 ~11 90~100 139 91163 依诺沙星 400 ~ 80~98 175 215233 氧氟沙星 400 5~7 85~95 120 13 70~90 35 环丙沙星 500 ~ 49~70 307 29~44 12 左氧氟沙星 200 ~ 100 119 80~86 洛美沙星 400 ~ 90~98 140 70~86 氟罗沙星 400 ~13 100 50~77 70 常用喹诺酮类品种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喹诺酮类药物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