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一道老菜
老字号的鲁菜有许多已经失传的传统菜,例如闻名的三不粘,菜品呈膏状,色金黄,味香甜,炒制时不粘锅、勺、盛时不粘碟、筷,吃时不粘牙,故名三不粘。这款名菜
优秀散文:一道老菜
老字号的鲁菜有许多已经失传的传统菜,例如闻名的三不粘,菜品呈膏状,色金黄,味香甜,炒制时不粘锅、勺、盛时不粘碟、筷,吃时不粘牙,故名三不粘。这款名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头曾流行,后来就渐渐难登大雅之堂。曾与从事厨艺30年的挚友探听三不粘是什么风味,如何制作,挚友讲不知道。据说山东烟台做的最地道,制作技术是福山一位鲁菜师傅从京城的御膳房里学来的,其他地方无法比肩。
此菜与宋朝闻名诗人陆游的表妹唐琬有关。她自幼聪慧,人称才女,后被陆游娶为妻,夫妻的感情很好。但陆游的母亲对这个才貌双全、贤惠能干的儿媳妇就是看不上眼,总是想方设法难为她。在陆游母亲六十寿辰这天,陆家来宾盈门,摆了九桌席,非常喧闹。陆母想叫儿媳在客人面前出丑,吃饭间,突然当着众人提出:今日我想吃说蛋也有蛋,说面也有面,吃不出蛋,咬不着面;是火烧,用油炸;看着焦黄,进口松软;瞧着有盐。尝尝怪甜;不粘勺子不粘盘。不用咬就能咽的食物。唐琬心理明白。婆婆是又在犯难她。她二话没说,走进厨房。在面盆里打了几个鸡蛋,再将鸡蛋黄加入淀粉、白糖、清水,用筷子打勺,过细罗。炒锅添入熟猪油,置中火上烧热,倒入调好的蛋黄液,快速搅动。待蛋黄液成糊状时,一边往锅中缓缓加入熟猪油,一边用勺不停地搅拌,蛋黄糕变的松软有劲,色泽黄亮,不粘炒锅,一会儿功夫就做好了。唐琬将热腾腾、香喷喷的食物盛在一个盘子里,撒上点细盐恭尊敬敬地送上餐桌。客人们一看,合乎要求,一尝,更是口感酥松,甜咸相宜,都夸唐琬心灵手巧。
典故是为了增加菜的含金量罢了,真假与否,无从考证。
最近,我在电视节目里见到了南北两位大厨竞赛此菜,按说北方人当该手法娴熟、略胜一筹,但事实恰相反,是南蛮子夺冠。菜的原料很简洁:鸡蛋黄5个,白糖125克,湿淀粉30克,猪油适量。制作方法是将鸡蛋黄、白糖、湿淀粉加清水35克,用筷子搅匀,再加清水125克搅匀。将锅置旺火上,烧热,下猪油,滑锅后倒出余油,随即倒入搅匀的蛋黄,用手勺不断的翻炒两分钟,再把25克猪油用手勺分3~4次接连淋入锅中,同时不停翻炒,至金黄色不见油迹时,即可出锅装盘。
现在说起鲁菜,是既爱其美味又恨其不争。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鲁菜源远流长,鲁菜最早起源于5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明朝末年进入宫廷,清朝出现鼎盛,宫中的御厨许多
优秀散文:一道老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