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散文
母亲的爱
母爱是迷惘时语重心长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吩咐;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爱的微笑。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暖和如春;母爱
母亲、老屋与柿子树
母亲离开我们已有三年零四个月了,最近常常做梦见到我慈爱的母亲,梦见母亲在家乡潮湿而又昏暗的老屋西边搭建的乌黑的灶台前烧火做饭,梦见自己吃着母亲给我们做好的可口的热饭香菜,梦见中年时候的母亲爬在老屋西边院子那颗柿子树上给我们摘柿子.......
老屋,听起来似乎挺庄重挺神圣,其实只是四棚三间五米高破旧的砖木结构的瓦房。青砖构筑的墙,灰瓦盖的房顶,杉木与杂木混合支撑的梁柱子。因为没有窗户的原因,老屋显得有点昏暗。虽然这样,它在我的心里也是宝贵无比的。因为它不仅是我父亲母亲结婚的新居,还是我们兄弟姐五人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它的里面既留有父亲母亲辛苦劳累的脚印,也留有我们兄弟奋勉苦读的身影。我仿佛还望见了我们兄弟几个学习用的方桌,桌上边还有我们苦读的身影;我也望见了方桌边上那几个一坐上去就吱呀作响的凳子,它们的吱呀声不知扰乱了母亲多少甜蜜的梦;而方桌上的那盏看不清颜色的煤油灯更是让我记忆深刻,它是那时暗夜里的一盏指路的灯。
老屋就像一个容纳万象而又宽厚睿智的老人,容纳着我们家的喜怒哀乐,也包罗着我们家的悲苦情愁;它还是一个能见证历史的智者,见证着我们家一步步地从艰辛中走过来,也亲眼看着我们从闭塞的乡村走进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迷人,但它却装饰不了我的梦;我的身躯虽然生活在繁华喧闹的城市里,可我的心却留在了乡村,点缀我梦境的也是乡村的那片红土地和那座潮湿而又昏暗的老屋。
老屋虽破,却是我童年生活的华蜜摇篮。那时上学,我总是在村子的上空漂浮起阵阵炊烟时跑回来,我看着那些缠绕在一起的淡淡的吹烟,总想辨别出哪一缕是从我家烟筒里冒出来的。炊烟的颜色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家烟筒冒出的炊烟里有我母亲浓浓的爱。全部的母亲都在爱,可我母亲的爱里又比别人多了几份辛苦和艰辛。那时候的贫困,母亲为了让我们少一些吃不饱的日子,每年秋收过后都要去捡拾别人落在地里的粮食。母亲每天都是很早就出去,始终到很晚才回来;母亲每天都要走许多的路,却只捡回来很少的粮食;母亲的路越走越远,可捡回来的粮食却越来越少。母亲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她不会因为自己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而气馁,也不会因为自己空走了很多的路而懊恼。我到至今都想象不出,家乡的那片红土地还有哪里没有被母亲的脚步涉足过,我也想象不出,简洁质朴的母亲走在清寂的田野里时,神情该是多么的恬淡安稳! 这就是母亲,为我们的童年撑起一片天的母亲!
母亲,千遍万遍呼喊着的母亲,每每想起您,我的脸上都会露出浅浅的笑,而心中却是隐隐的痛。我笑的是,您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暖和着我,指引着我前进的路;而我痛的则是,我已经三年零四个月叫不应我一声慈爱的母亲。三年零四个月,在我匆忙的脚步中,是何等的短暂,又是何等的飞速!这就是母爱世界上唯一一种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老屋让这种爱有了可以施展的舞台,家乡的红土地又给了这种爱可以持续的空间。家乡的红土地,那片生生不息的红土地啊,它哺育了我的先人也哺育了我,它还在承载哺育后人的使命。它比母亲的胸怀更宽广,比老屋的深厚更久远,它牵动着每一个游子的心,使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是在做回家乡的梦!
家乡之所以让我如此的魂牵梦萦,不仅仅因为它是我诞生的地方,还因为我的母亲就安葬在那里。有人说,母亲生活的地方就是家乡。这话说的虽然有点牵强,但却有肯定的道理。因为,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母亲都是我们恒久的牵挂。当然,让我牵挂的还有家乡的那座装满我童年记忆的老屋和老屋西边院子的那颗柿子树。
当春天的阳光起先变暖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跟着母亲就会来到院子里,柿子树的叶子便在我们的歌声、书声和欢乐声中,由嫩黄到青绿,再到深绿。并没看到柿子树开花,可在不经意间,那些小柿子就从嫩叶中探出头来,给柿子树带来勃勃朝气。阳光朗照下,春风轻拂树叶的声音似一首奇妙的催眠曲,不知不觉中,就醉倒在迷人的春色里,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直到母亲把我唤醒。
骄阳似火的夏季,柿子树的浓荫
关于母亲的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