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教师读后感
刚读了一本书,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学当教师》。这本流淌着教育智慧的书让我走近了孔子,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和思想,掩卷沉思,我们的确应当跟随孔子学当教师。书的封面印着一行小字:师者,永怀“教学之恋”,永怀生命的恬静自己此前的教学,整顿出了几条心得,和人们共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改成:教之者不如好教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教学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种”乐之者“,以学为乐,终身学习。教师的追求难道不是成为一种”乐教者“吗?世上有什么比快乐还重要的!”工作着并快乐着“的格言不就是让我们在乐教中追寻职业的幸福感吗?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目前所谓的孝,只是说可以养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所有可以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辨别呢?“这是孔子告诫世人赡养老人要注重精神赡养,在此借用孔子的句式说上一句:”今之教者,是谓能教。至于犬马,皆能有教;不敬,何以别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不能想着象训练犬马同样去训练学生。这种看待学生的态度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啊。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状况怎么样。由此,我联想到此前,教室的玻璃碎了,我们进教室是不是一般先问:谁把玻璃打碎了?学一学孔子吧!我们应当这样问:玻璃碎了,伤到人没有?然后你再问玻璃碎的因素,这样问话的效果,哪一种更好就不言而喻了。千万不要把这理解成仅仅是育人技巧的问题,这是师德、是仁爱的体现,她体现出一名教师大爱无痕的风范。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好友数,斯疏矣。“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啰嗦,就会受到侮辱;看待好友太啰嗦,就会被疏远了。“作为教师我觉得应当为子游这一句的背面缀上:学生数,斯气矣。对学生规定太琐碎了,教师就会坠入烦恼和劳累之中,因此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婆婆妈妈的,把握和学生的距离也是一门学问。
子曰:”君子不器。“我看过这样一则趣闻,人们发现马在冰上跑不会摔倒的秘密,就是它在冰上跑时永远也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一条腿。孔子在告诫我们,君子应多才多艺,否则当我们只能以某种技能谋生时,那就会摔得鼻青脸肿,就像故事中的孔乙己同样,百无一用。新课改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一专多能,我们教师应当”不器“,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的课堂提问,甚至是布满爱意的眼神,千万不要集中在多种学生的身上,否则将会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孔子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学生不怕教师严肃,就怕教师偏心、不公平。
尽管这本书写得进一步浅出,但我承认我还远远没有读懂孔子。孔子就是一座丰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门。“我想:学习,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不晚,合上这本书,我跟孔子学当教师的路程便开始了……
近来拜读了《跟孔子学当教师》,虽然谈不上读精,却也受益颇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