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说课
汇报人:
中
兽医
学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基本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含义,阴阳和五行学说各自形成的物质基础、各自的内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2、了解脏腑学说的形成根据,/ (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
-/ (中药网)
/(中国中医药报)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网络资源
中
兽医
学
教学对象
本年度中兽医教学任务和对象为:动医12(02)班22人宠物疫病13(05)班 19人牧医13(042、043、044、045、046)班 184人共计225人
中
兽医
学
《中兽医学》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上,主要是根据辨证原理以确定治则,并提出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一套独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观点是认为畜禽是完整的统一体,并与自然界之间存在。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不同的辨证方法为工具,分析证候的病因病机,抓住证候的变化即为辩证施治、对于畜禽病患临床 诊疗的最高境界体现在中兽医的理、法、方、药的完美结合和统一。从而显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随着规模化养殖的需要,中兽医的防治疾病对象从过去的以马牛为主的大动物转到大中小畜禽病重,从个体治疗到群体防治上来。在畜牧业疾病防控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特色
中
兽医
学
中兽医课程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要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有足够的学时保证,原定计划学时数不能满足学好这门课程的需要,只能涉及学科的皮毛,要达到本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如能将教学计划确定达到兽医专业、宠物疫病专业以160学时,畜牧兽医专业以120学时为宜。方能有望接近课程标准的既定目标。
中兽医课程较为难学,名词术语繁多,翻阅古籍需古汉语知识,理论体系较为完整且难以把握,只有具备一定基础学时量保证才能符合掌握该课程的基本需求。其次,学好该课程还要必备的实习环境,畜禽医患病例,纯正的中兽医导师传承,医疗过程及医疗效果的体验和参与。
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上篇 中兽医基础
绪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章 藏象
第三章 经络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四诊八纲
第六章 预防
第七章 方药、治法与常用中药
下篇 常见证、病及针灸
第八章 表证
第九章 热证
第十章 寒证
第十一章 虚证
第十二章 实证
第十三章 针灸
第十四章 常见病
中兽医学内容设置
中
兽医
学
说课举例
绪论
中兽医学的概念(重点)
中兽医学的发展历史
中兽医学的特点(难点)
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任务及方法
中
兽医
学
说课举例
绪论
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概念:是以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用以防治动物疾病的应用学科。
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辩证、诊法、治则、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手段。
二、中兽医学的发展历史(自学)
三、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①畜禽本身的整体性: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解剖上不可分割,在生理上互相协调,在病理上互相影。
②畜禽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畜禽受自然环境与四季气候变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2、辩证论治
“辩证”是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识别疾病的证候),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制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是解决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证”的概念与“症状”和“证候群”有所不同。中兽医学的概念
四、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任务及方法
脾
肝
肾
心
胃
小肠
膀胱
胆
筋
脉
肉
骨
目
舌
口
耳
以五脏为中心
五大生理系统
整体观念
肺
大肠
皮
鼻
(二)辨证论治
1.“证”的概念—祖国医学的证,是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和诊断的综合概括,并指出治疗方向。如“脾虚泄泻证”它既说明病变部位在脾,个体反应属虚,临床突出的症状是泄泻,致病因子可能是湿(因脾恶湿,湿困脾阳则泄泻)从而指出治疗
中兽医学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