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县情况简介一、地理位置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东北距天津市区 40 公里。东与滨海新区为邻,东北隔独流减河与西青区相望,其余各向为河北省诸市环绕:西北与霸州市相连,西与文安县接壤, 西南与大城县毗邻,南与青县、黄骅县交界。民国时期,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 °45′~ 117 °15′01″,北纬 38°35′04″~39°11′01″。2010 年,116 °42' ~117 °12'30'' 之间,北纬约 38°35' ~39°4'45'' 之间。全县南北长 54公里,东西宽 40公里。二、静海气候一、气候特征静海县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冷空气势力明显衰退,气温回升较快, 且冷暖多变,降水量较冬季偏多,较夏季偏少,空气干燥,风速大,蒸发强,因而形成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夏季:是全年温度最高季节,气候闷热。受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潮湿多雨,雨量高度集中,常有洪涝、冰雹和短时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秋季,暖空气势力减弱,气温明显下降,日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盛行西北风,有着“一场天气一场寒”的气候特征。常出现冰雹、大风降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冬季, 盛行偏北大风,空气干燥寒冷,晴朗少雪。大雾天气常给交通带来不便。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春季(3~5月):3 月份平均气温为 ℃,4 月份平均气温为 ℃,5 月份平均气温上升至 ℃。季降水量为 ,占全年降水量的 % 。大风扬沙天气出现在 3、 4月份,其中,3月为 5天左右,4月为 8天左右。夏季(6~8月):季平均气温为 ℃, 7 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35℃以上高温天气多出现在 7 月份,最多日数为 18日。高温闷热天气一般为 20 天,多出现在 7~8 月份。 7 月份平均相对湿度为 72% ,8 月份平均相对湿度为 76% 。季降水日数为 28 天,降水量为 ,占全年降水量的 % 。7 月份降水量最多为 , 相当于全年降水量的 %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 12 天。秋季(9~11月):9 月份平均气温为 ℃,比夏季下降了 5℃,10 月份平均气温为 ℃,下降 ℃,11 月份平均气温为 ℃,同比下降 ℃。冬季(12 ~2月):12月份平均气温为- ℃,1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 ℃,2 月份平均气温为 ℃,季降水量为 ,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 。近 46 年以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显示:气温持续升高,气候逐年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1959 ~1990 年,累年平均气温 ℃。累年最高气温 ℃,出现在 1972 年7月4 日;最低气温~ ℃,出现在 1966 年2月 22 日。 1991 ~2005 年,累年平均气温 ℃。累年最高气温 ℃,出现在 2000 年7 月1日;最低气温~ ℃,出现在 2001 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为 。降水量最多的年份为 ,出现在 1995 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为 ,出现在 199 9 年。历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为偏北风,夏季为偏东风,春秋均为西南风。历年大雾天气日数为 29天。最多日数为 45天,出现在 1994 年;最少日数 19天,出现在 1999 年。 11~1月份出现大雾天气最多占全年 57% 。历年霜期为 154 天,初霜日,一般在 10月下旬, 4 月份终止,无霜期 211 天。历年各月日照时数最长月份出现在 5 月为 小时,最短月份在 12月为 小时。三、静海地貌静海地貌属于天津中南部海积冲积平原区。原为古代滨海地区, 曾发生过多次海侵与海退过程, 地表以下埋藏有海相地层。地势低平, 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超过 5米,坡降小于 1/6000 。洼地、平地是这里主要的地貌类型,在众多的洼地里,以团泊洼、贾口洼、东淀等洼规模较大。境内的地表沉积物以粘土、亚粘土为主, 河床及古河道穿过地区有粉细砂。由于地势坦荡低平,地表水与地下水排泄不畅,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大多在 米左右。地下水矿化度高达 10克/升以上,土壤有明显的盐渍化现象,有些低洼地区还有沼泽化现象。静海县人民通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建水利工程,改土治碱,土质有明显改观。特点: 静海县境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北部, 地势低平, 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 5 米以下,大洼地区多在 米以下,地面坡降为 1/6000 ~1/10000, 是典型的低平原。地势南高, 北低。南部唐官屯、大张屯、大郝庄、沿
静海县情况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