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构造简单,沉淀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较大,排泥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中、小型废水处理厂均有采用; 一般,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为 1~3 小时,悬浮物的去除率约为 50~70% 。平流式沉淀池(1) 基本结构进水区沉淀区存泥区出水区作用: 使流量均匀分布在进水截面上,尽量减少扰动。措施: 使水流从絮凝池直接流入沉淀池,通过穿孔墙将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整个断面上。为使矾花不易破碎,通常采用穿孔花墙υ<- m/s , 洞口总面积也不宜过大。进水区穿孔花墙沉淀区提高沉淀效率的措施:减少紊动性,提高稳定性。紊动性指标为雷诺数: 稳定性指标为弗劳德数: 同时降低雷诺数和提高弗劳德数的方法只能是降低水力半径 R,措施是加隔板,使平流式沉淀池 L/B>4, L/H>10 ; 每格宽度应在 3~8m 不宜大于 15m ; 沉淀区的高度一般约为 3-4m 。??RR e? Rg F r 2??出水区方式: 溢流堰(施工难),三角堰,淹没孔口。孔口流速宜为 ~ ,孔径 20~ 30mm ,孔口在水面下 15cm ,水流应自由跌落到出水渠。为了不使流线过于集中,应尽量增加出水堰的长度,降低流量负荷。堰口溢流率一般小于 500 m 3 /m .d 。溢流堰孔口存泥区及排泥措施泥斗排泥: 靠静水压力 - m ,下设有排泥管,多斗形式, 可省去机械刮泥设备(池容不大时) ; 穿孔管排泥: 需存泥区,池底水平略有坡度以便放空; 机械排泥: 带刮泥机,池底需要一定坡度,适用于 3 m 以上虹吸水头的沉淀池,当沉淀池为半地下式时,用泥泵抽吸; 竖流式沉淀池特点:占地面积小,排泥较方便,且便于管理,然而池深过大,施工困难,使池的直径受到了限制,因此一般仅适用于中小型废水处理厂使用;
环境工程-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