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账户对应关系: 在借贷记账法下, 根据记账规律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 就会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
32.总分类账户: 是总括地反映各个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它根据一
级会计科目设置,只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33.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
主要包括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34.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
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四. 简答题 ( 每小题 6分, 共12 分)
31.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不会停
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2.明细分类账户是详细地反映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细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 它根
据明细会计科目设置,除了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外,有时也要用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
33.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反映在财务上的最终成果, 它是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综合反映。
34.累计凭证是指经多次填制手续完成的原始凭证, 用于反映在一定时期内重复发生的若干
同类经济业务。
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 企业应当
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32.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33.转账凭证是用于记载与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收付无关的经济业务的凭证, 也就是在该类经济业务发生时不需要收付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34.科目汇总表是根据记账凭证定期按照会计科目进行汇总编制而成的表单。
31.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
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计入利润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32.收款凭证是用于记载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33.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34.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
用来全面、
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四. 简答题 (
(完整版)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