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二小,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 1929 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 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 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 年 10 月 25 日(农历 9月 16 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 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 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 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 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 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 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 当时他还活着, 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 可惜伤重无治, 为国牺牲。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 感染了无数青少年; 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 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 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二. 1911 年, 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 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 1917 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 1891 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 1940 年,年 49 岁。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 五战于枣宜, 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 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三. 1935 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 3 军第 1 师第 2 团政委, 11 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 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 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仍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 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 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 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新中国成立后, 哈尔滨人为纪念将她, 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四.“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 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
战争英雄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