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失血性休克DIC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
夏云琼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回顾总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发生产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以产后失血性休克DIC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
夏云琼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回顾总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发生产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心得。结果:发生失血性休克DIC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对于发生产后失血性休克DIC的患者,护理工作主要是对其病情密切观察并且协助医生进行抢救等工作开展。结论:良好的护理能提高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率。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纠正患者的休克情况以及进行止血等,是救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4-01
引言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中常见的导致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其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中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失血性休克,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导致救治困难[1]。本文主要是回顾总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死亡率。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共27例。产妇年龄在24岁到32岁之间,其中初产妇为19例,经产妇8例。入选孕妇均符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产妇的血小板均少于100×109/L,凝血酶原凝血时间均在3min以上。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小于125g/L。
病因分析: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有15例,%;胎盘因素6例,%;软产道受损4例;%;2例凝血障碍,%。
2 抢救和护理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在产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阴道流血量增加,并且情绪烦躁,脸色苍白等表观症状时,需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其血压和脉象等,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与此同时,需要给患者给予正压的高流量吸氧操作,并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工作的开展。需要观察患者的每小时的尿量,以及患者是否有出现有溶血变态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有腰痛以及皮疹等。
抢救护理:由于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患者大量失血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休克。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生理指标等进行严密观察。对于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首要的抢救工作是查找失血性休克的原因,迅速补充血容量。为了避免患者的器质性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应该在患者发生休克的4小时内改善其微循环障碍。护理工作人员要协助医生估计患者的出血量,可以通过在产妇臀部垫接血器收集计算患者的出血量。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观察,是否出现凝固等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治疗。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各种的并发症。
产后失血性休克DIC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