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情感入手,领会古典诗词的韵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情感入手,领会古典诗词的韵味
龚小珍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性分析,它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人们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情感活动,如果总是机械地遵循这样的层级分析,会导致鉴赏活动的僵死。于是笔者试图以新的视角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从情感入手,领会古典诗词的韵味
龚小珍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性分析,它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人们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情感活动,如果总是机械地遵循这样的层级分析,会导致鉴赏活动的僵死。于是笔者试图以新的视角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我试着跨越这些层级的束缚,从品味诗词的情感这一层级着手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古诗词鉴赏的崭新天地便展现于眼前了,我名之为因情悟诗法。
一、感性认识阶段
以课本所选诗词为基点进行小范围辐射,引导学生理解、熟悉、总结出诗词情感典型。比如学习杜甫《春望》一诗,学生受到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的熏陶。教师再补充杜甫的另外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从而更深地理解杜甫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当学生的心完全被以诗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杜甫的伟大情感和伟大人格征服时,教师再告诉他们,中国的许多文人志士也像你们一样受到感染,从而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篇,你能再找些来读并在同学间交流吗?让我们以杜甫的诗歌为契机,接受一次爱国情感的洗礼。
二、理性分析阶段
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感类型进行分析比较,消化为自己的东西。
运用两个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引导学生明白哪几种情感类型出现频率高,必须重点掌握。比如“士人的壮志未酬之感”、“忧国忧民之情”明显比较重要。二是阶段性原则,人的一生,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些适于中学阶段浸濡,比如“建功立业”;有些则不是现阶段所能完全理解的,比如“爱情”。应引导学生调整好鉴赏口味。
进行四种比较:一是民歌和文人诗之别。民歌的情感多来源于日常生活,文人诗的情感多投注于品德、功业和时政。二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之别。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流情感:汉时多民歌,建安时期充溢着建功立业的奋发精神,到了晋朝,隐逸避世的悲哀笼罩了诗坛,唐代的浪漫情感,宋代的理性思考。三是同一情感的微妙之别。同是“忧国忧民之情”,在具体的诗词里就呈现着不同的风貌。如辛弃疾的爱国词是慷慨激昂的,《破阵子》,读之热血沸腾;而杜甫的诗则是揭露现实的,《石壕吏》读之令人感叹不已。四是不同情感的表现手法之别。民歌的情感表现直率稚气,多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文人诗的情感表现含蓄典雅,多运用精炼的典故,灌注深沉的思想。
三、强化丰富阶段
诗词的情感是与诗词的形象紧密相连的,而我国古典诗词中特有的“意象、典故”都是包含思想情感的形象,且都是积累沉淀性质的,每一“意象、典故”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内蕴。先说“意象”,“望月”代表思乡之情,“鸿雁传书”代表思念远方的亲人,“凭栏远望”、“杜鹃啼血”是故国之思,“折柳”是惜别之意。再说“典故”,因其涉及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学教学中一般不涉足,可见,“典故”是构成“古今隔膜”的主要因素,而且典故虽多,类别(也可以依据思想情感分类)却有限,古人也不提倡用生僻的典故,如果选择不同类别

从情感入手,领会古典诗词的韵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