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第一部分知识点“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二战后指导日本教育发展的根本大学是提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的是马卡连柯提出“教育过程之外并无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的是马卡连柯“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
13.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教学中要学思并重的教育家是孔子。
14. 我。
24我国古代的选士制度主要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25.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
26. 明确的将教师的任务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是韩愈。
27. 晚晴的文教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28. 中世纪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往往授予大学一定的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内部自治权利。
29. 英国贝尔与兰开斯特创立的导生(相互教学)制,极大地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
30. 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绅士_。
32. 结构主义最为倡导的学习方法是发现法。
33. 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在人的培养目标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8. 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
9. 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
10. 我国最早创办地方官学的人是文翁。
11. 汉代察举中最主要的科目是贤良方正和孝廉。
认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主张既要重视“早教”,又不可放弃"晚学”的教育家是颜之推。
12. 我国教育史上把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家是朱熹。
13.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三类学堂是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
14. 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是古希腊的智者。
。
,德国创建柏林大学,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
,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32.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的第一阶段应该是管理。
33. 福禄倍尔将为幼儿游戏和其它活动设计的教具称为"恩物一”。
34. 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提出的“新三艺”是指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
1. 百家争鸣中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墨、道、法。
2. 将教学认识过程概括为“闻、见、知、行”四个阶段的先秦教育家是荀王。
3.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蒙学教材是急就篇。
4. 汉代兴太学、行察举、独尊儒术三代文教政策的提出者是董仲舒。
25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的教育家是胡国。
26. 我国教育史上主张"心即理”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致良知”在教育家是王阳
最新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