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指导之一) 一、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干“小组合作讨论”, 分组是成败的关键。成熟的分组机制应该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有自己可以干,能够干的事。因此如何分组显得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 4至6人, 应该有学习、组织能力强的, 也有稍微差一些的, 这样的话, 可以有人组织开展讨论,分配各个组员的任务. 一般情况下让学习、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这样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把大家组织起来. 当然小组长的角色也可以不固定, 有些时候也可以调整一下,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这样能够减少基础较差的学生依赖别人的思想, 促进基础较差的学生增加责任感,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 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当然在分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男、女生以及性格的搭配,在分组的过程应该既有男生也有女生, 在高中这样一个年龄段学生更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这样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当中更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另外就是注意性格的搭配,尽量把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小组,这样不至于由于大家都比较内向,没有人愿意首先积极主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沉默不语影响整个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无法提高效率。二、制定小组合作讨论的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分组之后要制定相关的规则,一般情况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又有相对而言差一点的, 那么就会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 就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 这样那些相对成绩差一点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 在小组讨论中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就得到了现成的答案. 这样只会使得原来成绩好的学生依然好, 成绩差的学生不仅没有得到思维的锻炼, 而且容易养成懒惰的思想, 只等着成绩好的学生把答案想好了抄抄就行了, 并没有体现小组合作讨论的价值, 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所以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 我自己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规定,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时间由小组长控制, 然后在小组长的安排下, 每个组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大家一起再来讨论, 最终达成共识, 讨论出最后的结果. 这样使得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每一组员都得到了进步, 不仅自己思考了这个问题, 同时在别人的答案中找出了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可能对于问题又会有新的认识, 这样真正体现小组合作讨论的价值。三、注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如今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这其中团队精神在竞争中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因此, 团队精神在如今的各项各业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于在基础教育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要使得学生养成倾听别人的习惯, 首先耐心地听别人对于问题的认识和见解, 学会尊重别人; 其次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 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团队合作中需要每个组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小组建设指导方案之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