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20世纪初)--电气时代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9世纪中后期,科学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区外国经济的入侵④瓦解了本国的自然经济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初步发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原因: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短暂春天(黄金时代)(1912~1920)
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障碍(根本原因)②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④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
短暂的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曲折发展
1927~1936 发展较快、1937~1945民族工业萎缩、1945~1949民族工业绝境
阻碍中国资义发展因素:本国封建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1953-1957)
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
内容(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5
1、中共八大(1956)
(1)内容 主要矛盾:见P51 其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
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八大二次会议)
(反映了人民加速经济发展的愿望,具有"左"倾冒进思想倾向)
(1)大跃进 特点:高速度(超英赶美)、高指标
农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工业:全国上下大炼钢铁
过失: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严重的比例失调
(2)人民公社 特点:"一大二公"
过失: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原理
后果:导致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1959-1960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6
成功的探索: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农村中的"纠左""八字方针"
失误的探索:1958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内容见P54
意义:党和国家命运的转折、改革开放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必备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