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然辩证法-.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9 世纪 70 年代由恩格斯创立的新兴学科,目的是阐述辩证法是客观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 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 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 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 6 大部分。 1. 导言: 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 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 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 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 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 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 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 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 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古代自然观包括三个部分, 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宇宙论。 1) 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 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 原子论。包括留基伯-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卢克莱修的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理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3) 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 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 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探讨世界状况问题上, 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 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古代自然观都是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 从本原上揭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二、简述八卦学说、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 1. 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分乾、坤、震、巽( xùn )、坎、离、艮、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以这八种事物为本原构成的。天地是第一层次, 表示事物的对立面。其余六种物质为第二层次。天地之间相互交感, 阴阳比例调和形成第二层次。表明了矛盾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事物是发展的。 2. 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万物的本原, 五行之间

自然辩证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