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与健康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水源的选择与防护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1、安全和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应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流行病学上安全
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
感官性状良好
水量充足使
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 全身瘫痪、精神错乱死亡
Hunter-Russel综合征:水俣病特异体征
末梢感觉减退 向心性视野缩小
共济运动失调 听力与语言障碍
3)甲基汞的毒性及其发病机制
4)慢性甲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来源:
炼焦、电镀、选矿、染料、化工、医药和塑料等工业的废水
危害:
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窒息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运动肌酸痛、活动障碍
体内生成硫氰化物 :促甲状腺肿物质
3. 氰化物(cyanide)
来源: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焦化厂、煤气厂、化工厂、制药厂、炼油厂、合成纤维厂、染料厂)
粪便和含氮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少量酚类化合物
危害:
特殊臭味
慢性危害:氯酚—神经衰弱;皮肤病变
4. 酚类化合物( phenol )
污染来源: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
危害:
可通过胎盘屏障
皮疹;皮肤色素沉着;浮肿;无力;呕吐
5. 多氯联苯( polychlorobiphenyl, PCB )
四、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
Healthy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一) 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水质良好
感官性状和化学指标经净化处理达饮用水标准
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直接达标
耗氧量≤4mg/L、五日生化需氧量≤3mg/L
每100ml水中大肠菌群MPN:
水量充足
满足总用水量
考虑近远期发展
便于防护
首选地下水
地面水源应在工矿企业的上游
技术和经济上合理:方便群众取用
只经加氯处理: ≤200
净化及加氯处理:≤2000
1. 水源选择及卫生要求
集中式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P34
采用地面水水源作饮用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
采用地下水作饮用水应在一定区域内不得有污染源存在
分散式给水水源的卫生防护
井水的卫生防护:
地面水卫生防护:
取水点周围25~30m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有条件地区可建设岸边自然渗井(或沙滤井)进行过滤取水
井壁、井底、井台、井栏、排水沟
饮用水处理
混凝沉淀
过滤
消毒
净化(purification)改善水的物理性质和消除水中某些化学成分。
(disinfection)利用理化方法杀灭
水中病原微生物。
2、水的净化
沉淀
过滤
自然沉淀
混凝沉淀
水的消毒
常量氯化消毒超量氯化消毒持续氯化消毒
消毒原理影响因素消毒方法
沉 淀
水的净化
净化的目的:
是改善水的感官性状,除去悬浮物质和部分微生物。
自然沉淀
混凝沉淀(或澄清) ① 化学品混合池,② 絮凝池,③ 沉淀池
过滤 ④ 快速砂滤
消毒 ⑤ 用氯消毒,⑥ 洁净水储藏池,⑦ 泵
(二)水的净化(water purification)
(coagulative precipitation)
在天然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使难以自然沉淀的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等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混凝剂:金属盐类---硫酸铝和三氯化铁
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助凝剂:改善絮凝体结构
促进混凝沉淀作用
2.过滤 (filtration)
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
目的:
① 水的浊度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② 去除水中大部分病原体,如致病菌、病毒以及寄生原虫和
蠕虫等
③ 残留的微生物失去悬浮物的保护,为滤后消毒创造了条件。
滤料:石英砂、无烟煤、木炭、活性炭、金钢石等
水的消毒
水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物理性状虽大为改善,但不能保证去除全部细菌和病毒,因此,饮用水必须消毒处理。
消毒的目的主要是:
彻底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流行病学安全,预防介水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消毒:就是利用理化方法,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
水的消
居住环境与健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