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石家河文化玉器.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石家河文化人首形饰用途的猜想
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其主要分布地点为长江中游,中心位于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最为著名的是其出土了大量的制作精美、造型新奇的玉器,其中最具特点的是人首形饰。关于人首形饰的功能和内涵,学术界众说纷与,主要观点是这种人头形饰是先民信奉的神灵形象或某一祖先、先民英雄的象征,目的是为了辟邪。周光林,《浅议石家河文化雕塑人像》,《江汉考古》1996年第1期
也有人认为,石家河文化人首形玉器可能是山东龙山文化植物,后经接触与交往,传入石家河文化。杜金鹏,《石家河文化玉雕神像浅说》,《江汉考古》,1993年第3期
在石家河文化之前,这一地区的文化谱系为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与石家河文化在考古发掘中常共存于一个遗址,且年代紧密相连,从陶器群的异同变化看,这两种文化实际上是具有继承关系的。李龙章,《浅议石家河文化》,《江汉考古》1985年-10-01
而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同样也有着一些继承和联系,因此,我们分析石家河文化人首形饰的功能和内涵时应当与之联系起来。除此之外,还应当与石家河文化的葬俗及其它同出的玉器联系起来,共同分析。当然,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交流是毋庸置疑的,石家河文化是具有渊源且自成体系的独立文化之一,其玉器更是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高峰和代表,但石家河文化人首形饰直接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一说,明显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笔者认为,解读石家河文化的人首形饰功能和内涵,要从石家河文化的整体文化特点入手。首先,石家河文化是典型的瓮棺葬文化。瓮棺葬普遍认为在最初是埋葬夭折的婴幼儿的敛葬方式,这样的规则在早期的石家河文化遗址中也可以发现,但石家河晚期出现了成人使用瓮棺葬的案例,在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遗址的瓮棺群中可以找到,且这个成人瓮棺中陪葬的玉器多达56件,占到这个遗址中玉器的一半。这些都说明在石家河文化的整个脉络中,葬俗发生了变化,而葬俗是族群文化的直接反映,这也说明石家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文化因为某种原因发生过不小的变化。事实上,石家河文化晚期出现了人口在短期内锐减,社会发展迟滞的现象吴桂兵,《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区域功能与普遍影响》,《江汉考古》1993年第3期
,成人因意外死亡的例子增多,人们在瓮棺葬中随葬大量玉器,是有着期盼灾难过去、农业丰收、人口增多愿望的。瓮棺葬本身代表的是一种期
望未成年的的小孩再度降生许宏,《略论我国史前时期瓮棺葬》,《考古》1989年第4期
,这实际上是当时人们对于生死的非自然化的表现,在其后慢慢演变成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鬼神信仰,人们对成年人也实行这种葬式,很可能是对成年劳动力的迫切渴望。当这个成年人拥有这个聚落非同一般的身份和地位时,在瓮棺葬中陪葬大量玉器就具有不同的意味了。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各个史前文化已经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在墓葬中一个人拥有的财产多寡往往说明墓主人的身份。肖家屋脊的成年瓮棺葬墓中陪葬56件玉器,一方面,这些玉器证明了墓主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玉器在史前文化中可能是人们表达祈求、献给神灵的祭品。玉器因其稀少、制作艰难和美丽

石家河文化玉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