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同名同廉的两位封疆大吏]封疆大吏
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上同步活跃着两位名叫于成龙的督抚大员。这两人不仅同名同姓,曾同在一起共事,又所有曾前后担任过直隶巡抚,并且所有以清廉名世,死后皆得以入祀贤良祠。 此二人,一位是享有“天[同朝同名同廉的两位封疆大吏]封疆大吏
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上同步活跃着两位名叫于成龙的督抚大员。这两人不仅同名同姓,曾同在一起共事,又所有曾前后担任过直隶巡抚,并且所有以清廉名世,死后皆得以入祀贤良祠。 此二人,一位是享有“天下廉吏第一”美誉的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字北溟,曾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由于她比另一在成龙要大22岁,因此本文称之为不小于成龙。另一位是治理永定河的辽东盖州人于成龙,为汉军镶黄旗人,字振甲,曾任直隶巡抚、河道总督等要职。本文称之为不不小于成龙。
不小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她在明崇祯十二年曾经参与过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由于爸爸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出去做官,直到45岁才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她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始终做到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所到之处,皆有政声。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五,康熙召见不小于成龙,赞其“当今清官第一,殊属难得”。短短半个月内,于成龙就得到康熙的召见、赐饭、赏银、赏马、赐诗,可谓荣耀之极。同年十二月,不小于成龙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不小于成龙在历来被视为肥差的两江总督任上,清廉至极,公务时间,她的衙署大门始终敞开着,官吏有事找她,就直接进入她的寝室。她的桌案上左边放着生姜、豆豉,右边放着案卷文书,就像农村的教书先生同样,随便和人交谈。江南生活比较富裕,诸多官员以纸醉金迷为荣。于成龙却每日食粗粮、青菜,而被江南人称为“于青菜”。遇上荒年,她即以糠屑杂米为粥,全家人所有这样吃,客人来了也不例外。客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清苦?她答道:“多留部分米,就可以多赈济部分饥民。”
在不小于成龙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江南各地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变化。官僚、巨商所有脱下绫罗绸缎,改穿布衣;高门大户,将大门楼改筑成小门楼;横行乡里的少数恶霸,也所有悄悄地避居到外地。但不少人是慑于不小于成龙的威势,表面上体现出改邪归正的样子,背地里却竭力造谣诽谤,诬蔑不小于成龙来到富庶的江南后,也开始作威作福,不像此前那样清廉了。众口铄金,连历来对不小于成龙颇为信任的康熙皇帝,也听得起了疑心。于是康熙帝暗中派人去调查,获悉实情后感动得流泪,拿出宝剑斩断桌子说:“如再有人说于成龙是贪官,这就是她的下场。”
不小于成龙十分注重教育,她开办的直隶“漳南书院”和江南“虹桥书院”,所有是清代出名的学府。她还是治盗省刑的能手,解决案件,秉公善断,民间呼为“于青天”。清代出名故事家蒲松龄把相有关成龙破案的生动传说,记叙在《聊斋志异》之中。于成龙的轻刑、慎刑、重证据、重调查的法制思想,在中国的法制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康熙二十三年,不小于成龙又兼理江苏、安徽两巡抚事,不久病逝。她的私人财产少到让人难以置信的限度,同事们进入她的房间清点遗物,箱子中只有粗线织的袍子一套和床头佐餐用的几包豆子,再无其他一件值钱的东西。
不小于成龙去世后,“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后来,一般她做官的地方——江宁、苏州和黄州等所有为她建立了
[同朝同名同廉的两位封疆大吏]封疆大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