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读后感
有人说,大学本科根本不需要设立哲学课程,因为哲学是门深奥的学科,本科生所经历的太少,根本无法理解哲学的真正含义。曾经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是现在,我却有了新的看法。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必须明白哲学是什么。虽说这没有一个统一西方哲学读后感
有人说,大学本科根本不需要设立哲学课程,因为哲学是门深奥的学科,本科生所经历的太少,根本无法理解哲学的真正含义。曾经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是现在,我却有了新的看法。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必须明白哲学是什么。虽说这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答案,但是就如同佛教中问“佛是什么”一样,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我觉得哲学是一门关系每个人的生存的学科,它从人类一产生就开始存在,而且渗入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它关系着人类的未来,探讨着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世界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法则、一个普遍的真理?我们如何去寻求这个真理,又如何判断这个真理就是那个所谓的普遍真理?如果知道了这个真理,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再找到之前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诸如此类。这些问题对我们绝大部分人来说,好像不存在任何意义,我们更关心明天吃什么,要考试了该怎么复习,关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挣更多的钱,找个什么好工作保证我下半辈子的衣食无忧。。。。。。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一份子,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我们关注着脚下的每一步路,保证自己能拾到最好的果实,同时不会摔倒。
但是,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总有那么几个人,抬着头慢慢往前走,不紧不慢,也不管脚下踩在粪坑里还是草地上。他们就那么看着天空,眉头紧蹙,总是在思索着什么严肃的问题。就如康德所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很喜欢鲍鹏山老师写庄子的一段话;“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我觉得这不仅是对庄子的评价,也可以当做对哲学家这一特殊群体的评价。是的,哲学家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所关心的和诧异的往往是普通人所习以为常的事物。这种诧异所表现的好奇心是出于本性的求知,是为知而知、为智慧而智慧的思辨活动,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学问。就如同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第一句话中所说:“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最早的哲学家就是出于这种好奇心,对眼前的一些很普通的现象,如刮风下雨、日月星辰都感到诧异。就是因为他们关注人们所不以为然的事物,加上他们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实用目的,而是为了获取心灵的满足,所以,他们往往是不被人理解的,甚至遭受嘲讽。据说,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利斯只顾关注天象,没有注意脚下,跌入坑中。一个女仆嘲笑说,他只想知道天上发生的事情,却不知道身边的和地上的事情。柏拉图反其意而用之,说这句话对所有哲学家都适用。正因为这样,所以早期希腊哲学家都是贵族,他们有足够的实践和金钱,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
但是,在物质社会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尽管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但是我们也不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要
西方哲学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