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C大调幻想曲》看舒曼的创作风格-舒曼幻想曲.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C大调幻想曲》看舒曼的创作风格|舒曼幻想曲

  摘 要: 舒曼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C大调幻想曲》是其钢琴大型作品中的成功杰作。她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又带着对克拉拉的热爱和贝多芬的怀念,故从本质上看其音乐创作从《C大调幻想曲》看舒曼的创作风格|舒曼幻想曲

  摘 要: 舒曼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C大调幻想曲》是其钢琴大型作品中的成功杰作。她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又带着对克拉拉的热爱和贝多芬的怀念,故从本质上看其音乐创作风格是布满诗意的。而从音乐要素上看,作品有其个性的音乐语言:旋律饱含诗意,节奏丰富多样,和声变化多端。而作品中多声部的织体也让多层次的情感得以表达。舒曼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人格魅力在这部作品中凝聚交错,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最具“诗人气质”的音乐家之一。
  核心词: 舒曼 《C大调幻想曲》 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乐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它既承袭了古典乐派的老式又有诸多新的突破。由于在作曲和音乐评论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奉献,罗伯特·舒曼当之无愧成为了这一时期进步浪漫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舒曼的创作生涯始于写作钢琴音乐。在这些作品中,她将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的语言、剧烈的冲动和幻想的热忱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1830—1840年是舒曼创作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她写下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涉及《阿贝格变奏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C大调幻想曲》、《交响练习曲》等。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舒曼不是停留在对古典音乐的继承和对浪漫主义音乐的摸索,而是完美地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在舒曼的大型音乐作品中特别可以体现出她的这一创作风格,《C大调幻想曲》便创作于这一阶段。这部作品是舒曼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在其中能明显地感觉到幻想性和主观性的情感特性。
  当舒曼评价自己这部作品时显得爱惜有加:“我的作品也许不是每个人所有能演奏,但《幻想曲》却是个例外。”[1]这部作品虽对技巧有较高的规定,但乐曲自身却不至于晦涩难懂,一切音符均化为情感喷薄而出。《C大调幻想曲》是一部舒曼倾注了心血和激情的作品,被后人奉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之作。
  1.《C大调幻想曲》的创作背景
  当李斯特于1935年成立专门委员会以筹建“波恩市贝多芬纪念碑”时,为表达对先贤贝多芬的无限崇拜和怀念,舒曼创作并捐献了一首极富纪念意义的作品,它就是《C大调幻想曲》。这时的舒曼和她教师的女儿克拉拉正处在热恋之中并公开了两人的情侣关系,而她的教师,也就是克拉拉的爸爸,多次阻挠两人的交往并严禁她们会面或通信。对情人的爱恋和内心的激荡无处宣泄,音乐自然成为了仅有的途径。虽然这部作品核心表达的是对贝多芬的景仰之情,然而在第一乐章舒曼却写出了对克拉拉深深的爱。因此在这部分她将激情和爱倾注其中,她在一封给克拉拉的信中写道:“第一乐章是我所写过的最热情的乐曲,是为你深深地叹息。”[2]看来,一部作品只有当融入了作曲家诚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才会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和不朽的灵魂。
  ——“诗意”的本质
  18世纪末的启蒙运动和相继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引导人们追求自由和独立。虽

从《C大调幻想曲》看舒曼的创作风格-舒曼幻想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