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辉渠镇古文化陈列区.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辉渠镇古文化陈列区
自然古文化 」
1
崛峪古文化
L 古迹古文化
进门 出门
f北
西j O 一东
I南
自然古文化陈列区
西墙:
定进古辉渠 感受古文化
辉渠镇位于安丘市西南部25公里,总面积206平方配上老桐峪村的图片、出土文物的图片。
炯峪大汶口文化遗址:
随着近十几年的开采发现,老桐峪龙山文化是史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据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该遗址是一个氏族部落的聚居地, 遗址范围约125000平方米。据考证老桐峪文化可以和著名的泰安大汶口文化相娘美。出土墓葬400多座,民间流传的石器、陶器、骨 器、玉器等文物灿若星辰。代表文物:龙山文化玉牙璧和史前陶鬻。
陶鬻是大汉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一种重要的炊煮器,也有的专家认为是祭祖重器或神器。这种以鸟喙形的流、利于稳定的三足、 变化的壑、复杂流线型的外形为特点的史前W,造型别致,独具一格,是在中华大地之外的任何地区都不曾发现过的,田此陶鬻可 以作为中华史前文化的一个代表器物。安丘市博物馆藏有一件陶背壶,为花质黑陶。修口,尖唇,高颈束颈,瘦腹不对称,后腹扁平, 两侧各饰一个捏制扁平的小孔竖耳,MW-个下旬的突纽,平底。 1米,,辉渠镇老桐峪村出土。1991年12 月经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陶背壶为古代汲器。为背用之壶,背水之壶。相当于现代背式钳制水壶(军用水壶)。陶背壶是大汶口文化新出现的一种器物,为 大汶口文化所独有。它腹部有两耳串绳,便于随身携带,一侧扁平,有利于携带稳定。早期陶背壶为圆唇,修口,来颈,瘦长圆鼓腹, 尖圜底或川平底;中期腹径加大,平底,背部明显扁平;晚期颈部加长,通体高瘦,器形越来越川,最后完全失去实用价值并逐步消 失。
长8米,,插上代表性文物图片。
南墙:2幅
老山同峪遗址发掘:崛峪遗址位于安丘市辉渠镇老崛峪村,村庄大部压在遗址上,1978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东
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达120000平方米,文化层为3. 5米,遗址西部为高埠,当地称为“玉皇顶”。遗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西、北 三面环山,东部较为平坦,为冲积小平原。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小河自西向东流过,由于河水冲刷,南侧、西侧形成断崖。遗址西部为居住区,东部为墓 葬区,从出土器物和标本来看,此处遗址属于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存。但由于村民建房盗挖盗掘等原因,该处遗址破坏较为严重。
该遗址南邻崛峪河,南、西、北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质黄褐°气候温和,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40毫 米左右。受地形影响,夏秋季节常有雹灾。
该遗址位于老明峪村中,西侧为西北崖村,东侧紧邻岳家庄村。老崛峪村建村历史悠久,古为崛峪里。据《安丘县地名志》载,都氏明代由乐安县 大王桥迁居崛峪里,因村近水环山地势平坦有“石当山回水曲处”之地形,取名崛峪。下崛峪、中崛峪立村后,改成老崛峪。
长1. 5米,高1. 5米
另一幅是老崛峪出土文物样本及老崛峪遗址图片,,
西墙、东墙、:对重点文物作介绍。四周摆放实物及仿制品。 (龙山文化玉牙璧在辉渠镇老崛峪村出土。器表墨绿色,局部有沁斑。扁平 圆形,中间有圆孔,最大外径11. 8厘米,内径5. 8厘米,

辉渠镇古文化陈列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95 KB
  • 时间2022-06-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