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作品选|《古代汉语》
陌上桑
罗敷形象立意转化
秋胡戏妻故事是—个纯正道德专项的故事,它的中心是表扬女子的贞洁,这位“洁妇”最后
投水而死.是对“洁”的强化。这是一种以道德说教为宗旨的故事,常常以极端化女的侠胆柔肠。
辛弃疾《水龙吟》: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谁人会,登临意。倩谁人,唤取红
巾翠袖,揾英雄泪!
续
“示人以勇”
三胜汉军,“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乌江自刎”。临死沉着不迫,更见悲剧英雄风采。同步亦惋惜其“至死不悟”。
项羽形象塑造措施第二点:以细节描写烘托典型事件
P31\32上项羽少年时
P39倒数第二段项羽思归
P40第一段刘邦逃命.
王粲《登楼赋》
分层
一层:当阳楼所处位置及形势
二层:登楼有归欤之叹
三层:慨叹抱负不抒而徒增伤情
艺术特色一
汉末魏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虽用铺陈但对汉大赋的铺陈堆砌的老式有所突破,并有诗化
倾向,显示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间接抒情多用典故暗示核心典故和景物烘托,而写景则注重即景抒情和因情设景因情设景。
以情景交融称誉后世。并以望字统率全文,形成三段写景文字。
望字统率全文
“望”是景物变换的枢纽,“忧”是感情发展的基调:由“登楼四望”而“凭槛遥望”,最
后又在望傍晚景色中结束全文。在景色的变化中,去国思乡和怀才不遇之愁,便由浅入深。
由隐而显,愈来愈厚重。“王粲登楼”四字成为思乡和怀才不遇代名词。
首段“登楼四望”他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他乡风光越美好,思乡之情
越殷切,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特别深切动人。
因情设景
末段写傍晚景色。日奄奄、天惨惨、风萧萧,兽狂顾、鸟倦飞,旷野阒寂,悄无人声,一片
凄清。作者着意渲染寂寞凄凉的氛围,勾勒出一幅魂断城楼图,烘托内心的凄怆惨恻,读来
令人黯然神伤。这种给景物予以主观色彩的叫因情设景。首尾两段景物描写,一乐一悲,相
互照应,反映出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艺术特色一
艺术特色二
风格沉郁悲凉,辞采丰富优美,语言自然流畅。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之“虽张、
蔡但是也”;清人评价此赋:“全篇无雕镂之字、幽奥之词,但以直抒胸臆,言足达
意而止。”较之汉赋,的确清疏得多。
此赋体现建安文学精髓
在抒发个人乡愁基本上,拓展为抒发无法扭转汉末战乱局面的苦闷,这正是建安风骨之所在。
也是后人推崇王粲的重要因素
核心典故
归欤之叹
钟仪楚奏
庄舄越吟
河清未极
匏瓜徒悬
井渫莫食艺术特色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分层大意
第一层:归田因素及心情
第二层:初到家时状况及体验
瞻望旧宅:僮仆欢迎,稚子侯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入室之乐:引觞自酌,眄柯怡颜,倚窗寄傲,容膝易安
室外之乐:涉园成趣,关门谢客,扶策流憩,矫首遐观,扶松盘桓
续
第三层:进一步写归田后息交绝游生活
亲戚情话
琴书销忧
有事西畴
寻壑经丘
感物生忧
第四层:从而引出乐天知命的议论
艺术特色
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有机交融:
例一: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表面看是叙事,事实上志存其中:虽然久居官场,冷落了志同道
合好友,但高风亮节保持不衰。
例二: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面看是写景,事实上情含景中,理寓景内:无心云是
心不为形所役,自由而不受拘束的象征。柳宗元《渔翁》: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
逐。倦飞鸟是陶渊明表隐居之志常常使用的形象。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体现对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是汉魏六朝作品常用专项。
曹操的感慨不仅仅表目前对生命短暂的体悟中,而核心表目前珍爱时日和立即建功立业的强
烈欲望。
开头岁月易逝、借酒浇愁之叹更突出幽燕老将的悲壮形象。前者正是曹操珍爱时日、
立即建功立业雄心呈现,后者正是曹操悯时悼乱、求贤若渴心情流露。
化用《诗经》成句及周公典故,更显庄严、大气。沈德潜《古诗源》卷五:孟德诗沉
雄俊爽,时露霸气。
象征性写景句子更增悲凉氛围。
曹操《步出夏门行》
艺术特色一
开拓题材的意义: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人类之兴味实先人生,后来自然。故纯正
之模山范水、留连
古代汉语作品选-《古代汉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