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观安大道 贵州大道观考
摘要 贵州省城贵阳乃贵州政治文化之中心,城中有出名的大道观。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鲜相有关该道观的专项研究。大道观修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洪武间扩大整修,遂成为贵州道纪司之所在,且为明《道藏》的贮藏地,成为县也建立了_一批道观。如平越卫修建了出名的高真观,据载张三丰曾在此修炼。“高真观,在城内西南福泉山,明洪武初建。张三丰道人修炼处,后屡毁屡修,为此间胜地。”普定卫则修建有:“崇真观,在卫城南,洪武二十九年建。”明代贵州道教的发展,各地道观的建立,根据明代政府的宗教政策,就当设立道纪司。全国大多数地区设立道纪司之年为明洪武十五年。“洪武十五年四月辛巳,置僧道二司。在京日僧录司。在京日僧录司、道录司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设僧纲司、道纪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典型戒行端洁者为之。”道纪司的设立虽是管理道教的政府机构,但其官员是不领俸禄的。《明史·官职志四》对道纪司的官员的设立、官品及俸禄所有有具体记载:“府道纪司,所有纪一人,副所有纪—人。州道正司,道正_人。县道会司,道会—人。俱洪武十五年置,设官不给禄。”设立道纪司之文虽于洪武十五年颁布,然贵州却始终未设立。至明正统间,英宗以《道藏》颁赐天下,贵州亦受之,并藏在贵阳的大道观中。贵州宣慰使安陇富、宋昂借《道藏》颁赐之机上疏,请立道纪司。“前宣慰使安陇富、宋昂深以道纪未立,虽尝访举云游道人戴雪隐为之住持,而尚未有官守,乃上疏请立,制可之。”有安陇富和宋昂的这次上疏后,礼部尚书胡淡亦上疏,请立贵州道纪司。《明英宗实录》有载日:“置贵州道纪司,时有敕赐道藏经于贵州在城大道观。而其地未有道纪司。礼部尚书胡淡觉得请,故有是命。”是年乃正统十三年,这一记载和《大道观记》所谓的正统戊辰实为同一年,乃公元1448年。但是,这次只是设立了贵州道纪司,贵州所有纪官员的设立则晚了九年。“仍荐雪隐于京,拜为所有纪,领篆而来,以司其政,天顺丁丑也。”至此,贵州方才有了道纪司及所有纪一职。但是,所有纪一职却时有空缺。明嘉靖年间修纂的《贵州通志》载日:“道纪司所有纪一员,缺。以道人护印。”虽然空缺时有,但是明政府并未取消这一职位。万历《贵州通志》载日:“阴阳学正术一员、僧纲司所有纲一员、道纪司所有纪一员、医学等印,俱万历二十二年提请改颁。”道纪司的印还在继续改颁中,阐明其设立还在,只是不知当时所有纪为什么人。
大道观本名崇真观,后来才改名大道观。改名之年据万历《贵州通志》、《黔记》、嘉靖《贵州通志》等皆为洪武年间重修,“大道观,治城中。元至正间建,旧名崇真。洪武间重修,改今名。先年颁有藏经万余卷。”“大道观,在省城中。元至正间建,旧名崇真。洪武间重修,改今名。颁有道藏经万余卷,今残缺。”“大道观,在治城中。元至正间建,旧名崇真,洪武间重修。”唯有《大明一统志》将重修之年误为创立之年。“崇真观,在城内西,洪武中建。”该文大道观的位置亦有错误。万历《贵州通志》曰:“道纪司,府东。”贵州道纪司就在大道观旁,“道纪司在侧”故而大道观应当是在贵阳之东,而非西。其具体位置是在城东之三浪坡。《贵阳府志》载日:“大道观,在府城内,三浪坡。旧名崇正观。元至正间建。明洪武时重修,改今名。”民国《贵州通志·建置志》亦载,“曰三浪坡,自小十字至大十字达大街,街之右有大道观,左有三板桥巷。”三浪坡乃贵阳城东之一地名
贵州观安大道 贵州大道观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