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安元代窖藏龙泉青瓷 下篇 高安窖藏元青花介绍.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安元代窖藏龙泉青瓷 下篇 高安窖藏元青花简介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是中国陶瓷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龙泉青瓷烧造技术精湛,产量巨大,窑址遍及浙江省瓯江两岸,形成了一种庞大的高安元代窖藏龙泉青瓷 下篇 高安窖藏元青花简介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是中国陶瓷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代龙泉青瓷烧造技术精湛,产量巨大,窑址遍及浙江省瓯江两岸,形成了一种庞大的龙泉窑系。1980年10月29日,高安元代窑藏出土239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168件。本刊今年第六期杂志刊登了《高安元代窖藏龙泉青瓷》,简介窖藏龙泉青瓷的核心特性,列举了窖藏出土盘类、洗类和碟类器物,总结它们的造型和装饰特点。本期刊登下篇,简介窖藏出土碗类、高足杯和罐类龙泉青瓷。
  窖藏出土碗类
  元代碗和宋代相比,形体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更为高大厚重。敛口内收也是元代碗的一大特性,并有不少琢器浮现,可谓粗中有细。从高安馆藏元代窖藏出土的大量龙泉窑碗中,不难看出当时草原民族文化对其影响较深。元代龙泉青瓷碗在刻划装饰上则更多地融入了汉文化,以莲花常用。
  窖藏出土高足杯类
  高足杯虽然不是元代陶瓷中的创新品种,但伴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用瓷土烧制高足杯风行一时。高足杯烧制最多的窑口有景德镇窑和龙泉窑。
  在高安窖藏出土的168件龙泉瓷器中,高足杯有29件,仅次于62件龙泉碗,和龙泉洗数量相称,可见当时龙泉窑对烧制高足杯的注重限度。元代高足杯大量涌现,相对于前朝各代的高足杯,其变化突出表目前造型上,均为碗状高足,“杯”的容量进一步放大。虽然此类头重脚轻的高足杯并不适合平放于桌面,但是,它满足了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上的需求,杯身敦厚似碗状,这核心是受藏、蒙少数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影响,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习俗的真实映照。碗状、长柄造型的高足杯给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修长的把柄便于她们系于腰间或挂在马背,不管游牧或坐卧可随时用来喝奶浆或饮酒,也符合漠北少数民族的性格。
  14元 龙泉窑刻花莲纹敛口碗
  高厘米 口径厘米 足径5厘米。
  敛口,深腹,弧壁下收,小圈足稍外撇,内底心下凹,外底有鸡心状凸起。内底心刻弦纹一道,弦纹圈外刻划简笔莲荷纹一周,壁口沿下在莲荷纹外刻弦纹一道。外壁口沿下刻弦纹四道,并以一组三条平行短斜线段将弦纹断开成17组,并在其下加饰粗弦纹一道,腹中部刻弦纹两道,腹下部环绕圈足刻莲瓣纹一周。该碗器身大,但纹饰装饰讲究,造型规整,时代特性突出。此类佳器是一般平民百姓无法拥有的,其敦厚的造型,硕大的体格,似乎和蒙古文化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该碗通体施粉青釉,釉色青翠,莹润光亮,口沿垂有青翠色积釉,此为元代龙泉碗中的上品。
  15元 龙泉窑刻花莲纹撇口碗
  高 厘米 口径 厘米 足径 厘米
  撇口,弧腹,圈足。胎体厚重质坚,足底涩胎无釉。碗内底刻弦纹一道,内壁刻划简笔莲荷纹一周,口沿下在莲荷纹外刻弦纹一道。外壁口沿下刻弦纹四道,并以一组三条平行短斜线段将弦纹断开成9组。外壁下腹部以圈足为中心刻向心式双线莲瓣纹一周,共五瓣。1980年高安窖藏出土龙泉瓷器168件,此类碗在窖藏中占有相称大的比重,虽其貌不扬,却似乎在证明如此大量的碗器

高安元代窖藏龙泉青瓷 下篇 高安窖藏元青花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