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 .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同学们, 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 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 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一、导入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 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 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 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二、初读请大家把书翻到 96 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这个故事比较长, 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 你会读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 .生字词: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领读——指导——齐读。 2 .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鲁肃周瑜诸葛亮曹操 3 .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 10万支箭。(板书:造箭) 结果呢?诸葛亮按期交箭。(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准备。(板书:借箭,准备) 4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说一说。指名学生说。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三、明“造箭目的” 1. 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 10 万支箭, 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读一读,出示: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 叫他们故意迟延, 造箭用的材料, 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 定他的罪, 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 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③再加上这句话, 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 百般阻挠, 是为了什么呢, 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箭,就得死。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 .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 10 万支箭的。 3 .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 心里很妒忌, 想除掉他。让他, 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四、揭“周瑜面目” 1 .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请你浏览第 2 自然段, 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共5 处,划对了吗?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②“对, 先生跟
草船借箭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