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1/29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
含义
【人文故事】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可是就是没有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特别美丽、和善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娲。
女娲神通广大,一天能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她在广阔的荒野上独自行走,看着周围的美丽的情景,忽然感觉好孤单,她想:在天和地之间,忧如还缺了点什么?应该再添一点东西进去,让它热闹一点才对。
那添一点什么东西好呢?一路走一路想,女娲有点累了,就在一个小池子旁边蹲下来,忽然间清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美丽的面容,她发现:当她笑的时候,池子里的影子也随着她笑,可假如她生气,池子里的影子就随着也生气。于是她灵光一闪,就想:这世界上各样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却单单没有像自己同样的,那为什么不创立一种像自己同样的东西呢?
这么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成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欢蹦乱跳,而且一开口就能喊:“妈妈!”。看着这个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小人儿,女娲开心极了。她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她想:有了这样可爱的小人儿,大地上此后就不会寂寞了。于是为了造更多的小人儿,她一每天不休息地工作着,用黄泥捏了许好多多能说会走的小人。看着这些小人在她身边跳跃喝采,女娲开心极了。可是,一直这样没有休息地工作,女娲的身体也渐渐感觉到疲倦了。
她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使这造人的工作更简单一些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她先从树林里找来一根藤条,然后把它放入泥潭里,浸上泥浆,一会儿之后再拿出来,向四处摇动,这样,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好多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模一样。
用这种方法来造人,果然省事,不久大地上就出现了许好多多的人。女娲看着自己的工作很有成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四、老师诵读《弟子规》,熟读。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五、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同桌互读。
六、学习名人名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可。(论语)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4/29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
七、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劝学》及《百善孝为先》
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领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古诗,感觉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优秀习惯。
。
。
教学重难点:、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领悟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二、老师范读、纠正字音。
三、诵读古诗,意会心境。
四、小组试解内容,老师点拨诗意。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子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
要知道奋发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
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说明三更灯火:三更子夜,很晚了。五更鸡:
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鉴赏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光,少年时
代要知道奋发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5/29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
应该珍惜岁月。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
个字便揭穿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五、活用古诗,学致使用。
六、学习文化小知识《百善孝为先》。养成孝敬父亲母亲的好品质。进一步领悟到尊师是中
华民族
第一册校本(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