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平遥中学王启晓
【课标要求】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平遥中学王启晓
【课标要求】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
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让学生自主完成本节课要求内容,并适当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中国近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教学重点】掌握交通、通讯、社会习俗、文化生活变化的史实
【教学难点】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感悟社会生活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
【教学方法】图片分析,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启发式谈话法。
课堂设问2:这四张图片反映了清代不同等级官员服饰的区别,从中你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一种什么旧观念?
学生答:等级观念,而且上行下效,民间也会如此。
(出示图片)
课堂设问3:中国人习惯穿长袍马褂,而到20世纪初却出现了“西装领结”的装束,这种新式样从何而来?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也进入中国,人们的穿衣方式逐步西化。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出示图片)
课堂设问4:中山装推行的是一种什么思想观念?
(学生讨论)
追问: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什么历史作用?
学生答: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出示图片)
课堂设问5:从女子旗袍样式的变化,你能感觉到辛亥革命后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答:女子开始追求自我个性和美丽的展示,说明当时社会对女子的束缚开始解冻,追求自由的思潮愈演愈烈。
过渡:发式服饰的变化彰显了在特殊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是辛亥革命带来的荡涤一切的潮流。那么,这种
“洗涤”在社会风俗方面又有何表现呢?
2、“移风易俗”
(出示图片)
课堂设问6:由“三叩九拜”到“握手致意”说明了人们在交往中更注重什么?
学生答: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教师追加解释:这也正是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是辛亥革命带来的“荡涤”效果。
(出示图片)
课堂设问7:从“三寸金莲”到“天足”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女子生活的什么变化?
学生答:民国时期女子束缚逐步解开,“天足”意味着女子也在追求自由平等。
教师承接:这也是近代社会,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对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男性对女性畸形的审美观的一次否定。
(出示图片)
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一下辛亥革命前后民间婚礼仪式的不同。
3、文化生活的变迁
(出示一组图片)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