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九章发热?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正常体温:腋温: 36- ℃,舌下: -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正常值 ℃第一节概述1 体温体温升高升高生理性生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病理性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月经前期月经前期妊娠妊娠发热发热过热过热休温升高的分类休温升高的分类 2 第二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一、发热激活物一、发热激活物来自体外(外致热原)或体内的能刺激机体产来自体外(外致热原)或体内的能刺激机体产生生内生致热源( 内生致热源( EP EP )的物质,可统称为发热)的物质,可统称为发热激活物( 激活物( pyrogenic activator pyrogenic activator ) ) 3 (一)外致热原(一)外致热原外致热原: 外致热原: 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 1 1、细菌、细菌( (1 1 )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是球菌等,是人和动物常见的发热原因。人和动物常见的发热原因。( (2 2 )革兰阴性细菌与毒素: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革兰阴性细菌与毒素: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氏菌等。产生内毒素,其特点是耐菌、脑膜炎球菌、志贺氏菌等。产生内毒素,其特点是耐热性高(干热热性高(干热 160 160 ℃℃2 2 小时才能灭活)和分子量大( 小时才能灭活)和分子量大( 2000KD 2000KD )。最常见的外致热源。)。最常见的外致热源。( (3 3 )分枝杆菌:结核杆菌。脂质、多糖和蛋白质都具)分枝杆菌:结核杆菌。脂质、多糖和蛋白质都具有致热作用有致热作用 4 2 2、病毒:流感病毒、、病毒:流感病毒、 SARS SARS 病毒、麻疹病毒、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局限性或全身性病毒感染,均可柯萨奇病毒。局限性或全身性病毒感染,均可引起发热。各种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往往也引起发热。各种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往往也引起发热(副作用)。引起发热(副作用)。 3 3、真菌: 、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感染及如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感染及有些局部真菌感染等有些局部真菌感染等 4 4、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产生外毒素) 螺旋体。(产生外毒素) 5 5、疟原虫:裂殖体和代谢产物、疟原虫:裂殖体和代谢产物 5 (二)体内产物(二)体内产物 1 1、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牛血清致敏家兔牛血清致敏家兔→→兔血清转移兔血清转移正常家兔正常家兔→→牛血清攻击受血家兔牛血清攻击受血家兔→→发热发热↓↓牛血清攻击正常家兔牛血清攻击正常家兔→→不发热不发热 2 2、致热性类固醇: 、致热性类固醇: 本胆脘醇酮、石胆酸本胆脘醇酮、石胆酸 3 3、致炎因子: 、致炎因子: 4 4、组织损伤和坏死: 、组织损伤和坏死: 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梗死、物理及化学因子作用所致的组织细胞坏死, 术、梗死、物理及化学因子作用所致的组织细胞坏死, 其蛋白分解产物可作为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其蛋白分解产物可作为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 6 二、内生致热原二、内生致热原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内生致热原细胞)被激活,产生并释放的致内生致热原细胞)被激活,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热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 7 (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一)内生致热原的种类 1948 Beeson 1948 Beeson 从正常家兔无菌腹腔渗出液粒细胞中获得一种从正常家兔无菌腹腔渗出液粒细胞中获得一种物质物质→→注射正常家兔正常家兔→→发热发热( (白细胞致热原白细胞致热原 LP) LP) 1955 Atkins 1955 Atkins 和和 Word Word 证明注射证明注射 ET ET 的家兔循环血液中发现与的家兔循环血液中发现与有同样特性的致热物质(内生致热原有同样特性的致热物质(内生致热原 EP EP ) ) EP EP 是一组由产致热原细胞产生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是一组由产致热原细胞产生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 (1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 -1( ( IL-1 IL-1 ):有):有 IL-1 IL-1 αα和和 IL-1 IL-1 ββ两种亚型, 两种亚型, 由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角质细胞及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角质细胞及肿瘤细胞产生。不耐热,致热性强。瘤细胞产生。不耐热,致热性强。 8 ( (2 2)肿瘤坏死因子( )肿

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587 KB
  • 时间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