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篇课型教学流程的优化王静语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材料, 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 语篇在小学高年级占有较大的分量。它以丰富的情境设计, 实用的句型和表达法, 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 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如谈论爱好、购物、天气、节日、家庭成员等。但这些语篇容量大, 篇幅长, 而且涉及大量的生词、句型和语言点, 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难以把握语篇教学的真正目的, 缺乏教与学的过程, 只重视词句的讲解, 而忽略了语篇所带来的信息和它所具有的内涵。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功能, 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高效扎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 训练学生, 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课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创设情境,打好语篇教学的基础。创设教学情境, 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可信的场所, 使学生们有至身于真实语言发生地的感觉。此方法的运用,正是适合年龄较少,抽象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情境的创设、优化, 是贯穿在整个语篇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要根据语篇特点, 或通过语言描述情境, 或创设问题情境, 或描绘画面、或揭示实物, 或联系儿童的已有经验, 或补充介绍有关教材内容的背景,激起学生阅读全篇的兴趣,使儿童主动地去读全篇。 6B Unit3 主要围绕“问路”这一话题展开,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自制的区域地图呈现直观、动态的路线场景, 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问路、指路,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已学过的地点(如 a bus stop,a post office, a primary school,a hospital …)写在卡纸上, 随意插在学生的座位和教室的各个角落, 学生根据模拟的情境谈论问路和指路。在课堂教学中, 展现生活的情境, 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学习情绪倍增。同时表明,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语篇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二、整体感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传统的语篇教学中, 教师往往重语法, 轻意义, 重语句, 轻篇章, 常常把文章一句一句进行语法讲解、分析, 然后再让学生听听读读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做就把语篇弄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语言材料的整体理解。整体语言观强调语言实质上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性原则要求全面系统地看问题, 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停留在某个侧面。所以语言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规律, 语言不应该被肢解, 应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 注重对学习材料进行感知, 既先见“森林”, 再见“树木”。所以, 决定语篇的不是形式, 更多的是意义,更确切地说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教师要以语篇为单位组织整体教学, 以发展思维为重点, 着眼发展性。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无论生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 都应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 想象、思维积极展开, 进而激起表达动机, 整体性地解读语篇,做到读懂、读通、读好、读深、读活。 1 、分析性思维,强化感受性。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对语篇的分析理解大多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的。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 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训练
王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