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银屑病最常见,发病率97% 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斑块和银白色鳞屑, 皮损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可累及全身皮肤的任何部位和口腔、生殖器等粘膜,但以头皮、躯干和四肢的伸侧比较多见。脓疱性银屑病少见,发病率不到 1% 特点为病变部位发生无菌性脓疱,瘙痒或疼痛,可伴有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关节病型银屑病少见,发病率不到 1% 有银屑病皮疹并伴关节症状酷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红皮病型银屑病少见,发病率不到 1% 特点是在银屑病的基础上全身皮肤发生炎症、潮红、肿胀,是银屑病的急性重症类型。临床症状初起为针头或绿豆大小红色点疹,逐渐扩大,有的点疹互相隔合形成斑片。表面覆盖有干燥的银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小片血点。发病过程根据银屑病发病的过程,临床将其分为进展期、静止期、消退期,不同时期的银屑病,治疗原则及所选药物也不一样。 1、进展期:发病初期,新皮疹不断出现,鳞屑厚积,皮疹发红、浸润,周围有红晕,痒感明显。此期治疗应以保护、安抚性药物为主。 2、静止期:病情稳定,无新皮疹出现,旧皮疹也不见消退。此期应使用治疗性药品,是治疗银屑病的最佳时期。 3、消退期:皮疹颜色变淡,厚度变薄,面积缩小,鳞屑减少,患者痒感也明显减轻。此期应继续用药,进行巩固性治疗,延缓其复发。关于地蒽酚自从 1916 年Galowsdy 发现地蒽酚(原称蒽林,二羟蒽酚)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具有浓度低、活性强、副作用小的特点后,一直被广泛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并成为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治疗一线药物,安全而无系统不良反应。地蒽酚在表皮发挥作用最强,它用于正常皮肤约在48-7 2小时后出现红斑, 并能持续 1周,某些个体或应用高剂量, 24小时就会出现红斑, 48小时出现浸润,而这种急性反应与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尽管地蒽酚有炎症反应和对皮肤有着色作用,但研究人员从临床治疗方案、制剂学及药物化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疗法,并经临床验证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药理学地蒽酚通过抑制酶代谢,降低增生表皮的有丝分裂活动,使表皮细胞增殖恢复,水杨酸可防止地蒽酚被氧化为蒽酮,软化角质层,增加透皮吸收的作用。药代动力学于银屑病皮损 60分钟后,绝大部分 1,8-二羟蒽醌以及少量地蒽酚二聚体和地蒽酚主要聚集在银屑病皮损表皮内,而未受累皮肤需要经过 小时才可在表皮中检测到少量的 1,8-二羟蒽醌。经皮入血的吸收率非常低,主要以氧化产物的形式从尿中排出。临床优势临床常用治疗牛皮癣外用药物毒副作用对比药物分类常用药物毒副作用皮质激素类肤疾宁、肤轻松、乐肤液、恩肤霜、强的松皮肤萎缩、痤疮、多毛、口周皮炎、星状假瘢痕毛囊炎等,且容易出现反跳现象,导致银屑病反复发作,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乙亚胺、白血宁、乙双吗啉、芥子气、氮芥、环磷酰胺可引起恶心、脱发、溃疡,且对细胞的毒性很大,特别是肝细胞、骨髓细胞等,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危及生命。角质层抑制剂泽它洗剂、地蒽酚软膏、复方地蒽酚软膏主要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污染衣物,无全身不良反应复方地蒽酚软膏与地蒽酚软膏对比地蒽酚局部应用主要进入表皮,真皮微量,角质层屏障状况是决定药物渗透速率的重要的因素。地蒽酚为亲脂性药物,油溶性基质有利于药物穿透。最重要的是复方地蒽酚按照合理比例添加了水杨酸,让地蒽酚和水杨酸协同发挥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有效作用,加快皮损部位
复方地蒽酚软膏(克显龙)蒽林软膏仿单 反浸染 不良反应 高下浓度的应用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