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筹划]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筹划
前言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开发建设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实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都市框架、推量突破15400件;在电子信息、海洋科技、高速列车等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原则超过300项;主持承当海洋领域国家科技项目超过180项;全社会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拥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两院院士25人、双聘院士27人、“长江学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拥有各类高校和研发机构171家。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公司持续增长,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完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90亿元,同比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居山东省第一位;全市认定高新技术公司679家、高新技术产品151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过亿元的公司达到330家;高新技术公司核心分布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大领域,公司个数占全市高新技术公司的73%,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31%,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海洋科技产业产值达到179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格局获得新突破
,青岛高新区经国家批准实现扩区,在胶州湾北部新增政策区面积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调节青岛高新区管理体制,将崂山高科技工业园、黄岛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市北科技街、市北胶州湾新产业基地、市南软件园和城阳新材料工业团地纳入青岛高新区管理和指引范畴,以市北胶州湾新产业基地和城阳新材料工业团地为主构成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一期开发区域,对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实行“四统一”管理,对其他园区进行业务指引和协调,形成了“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发展格局,为后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高新区在胶州湾北部,总筹划面积平方公里,一期面积约平方公里,土地性质为国有工业建设用地,无需征用农用地和搬搬家民,是临近青岛市主城区唯一的大面积待开发区域。该区域距前湾港45公里,距市中心35公里,距流亭国际机场10公里,紧邻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等交通主干线,物流以便快捷。区内已具有一定产业基本,目前落户产业项目47个,估计总投资168亿元,产业领域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优秀机械制造、海洋生物和医药、仓储物流等。周边青岛出口加工区、环海经济开发区、空港工业区等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一期范畴内12平方公里土地已达到“五通一平”,基本设施投资合计亿元,自来水供水能力万立方米/日,污水解决能力4万立方米/日,供电总容量近100千伏安,供热能力近
500吨/小时,天然气供应能力3万立方米/日,具有承办项目的基本条件。市委、市政府为高新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予以高新区更高的经济管理权限,除享有国家、山东省制定的优惠政策外,还享有青岛市支持科技创新的有关扶持政策,这将增进该区域成为青岛市北部最为活跃的经济带,在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高新区产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但也面临着部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核心有: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选择的规定和准入条件比较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品位“龙头”项目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公司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不高;科研机构的专业分布和我市核心产业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差别,科技资源难以有效整合运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市场化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投资环境有待完善,创新集群的哺育和优秀都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地质条件较差,和主城区的便利交通尚未形成,科研教育基本和商务服务功能缺少,生活配套设施单薄,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技能型劳动人口严重局限性。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的
一、总体思路
指引思想和发展定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依托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充足发挥全市产业基本和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优势条件,坚持高品位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的产业导向
青岛胶州湾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高新产业发展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