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本规范以规模化商品蛋鸡场、蛋种鸡场为对象,包括鸡场选址与布局、设备与设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
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六方面的技术要求,为集约化、规模化商品蛋鸡与蛋种鸡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对上述规模化养殖场用具
育雏舍在进雏前1〜2天必须进行试温,将温度调整到最佳;料盘与料桶、水槽及饮水器、垫料、操作工具
等均应准备好。
雏鸡的选择与运输
雏鸡的选择
品种纯正,健康无病、无残疾、卵黄吸收好、腹部松软、精神状态好,活泼好动、羽毛整齐清洁有光泽、
手握有挣扎力。
运输
(1)注意保温、通风,防挤压;
(2)车辆消毒要彻底,运输过程要平稳,防止剧烈颠簸,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雏鸡的饲养
饮水
鸡雏到达后应立即给水,1〜2小时后给料。要有足够的饮水器和饮水空间。
饲喂
(1)开食时间,在孵出后12〜36小时开食为宜,一般应在饮水1〜2小时后再开食。
(2)开食方法:开食用浅料盘、纸板或塑料布铺在地面或网上,将饲料均匀撒在上面。饲料要少喂勤添。
开食头3天采用23小时光照。
(3)饲喂空间:为保证鸡雏吃饱吃好,要有足够的料槽。
(4)喂料量: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
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
雏鸡的管理
(1)温度控制程序:开始1〜3天,采用34〜35C、4〜7天,采用32〜33C,以后每周降2〜3C,至室温20c恒定。
(2)脱温:鸡雏逐渐长大,室内外温差不大时,即可开始脱温;要求脱温速度不要太快,用3〜5天逐渐
完成;天气异常降温,应延迟脱温时间。
密度:育雏阶段应保持适宜的密度,对鸡雏的健康非常有益。应根据雏鸡的日龄、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通风条件进行调整。一般1〜2周,笼养60只/平方米,平养30只/平方米,3〜4周,笼养40只/平方米,平养25只/平方米。
通风:根据室内外温差、季节和舍内空气质量加以控制。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畜
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的要求。
湿度:适宜湿度56%〜70%,要求前高后低,尤其是育雏后期鸡舍湿度不能过高。
断喙:蛋鸡一般在6〜10日龄进行精确断喙。在转群前对断喙效果不理想的进行一次修喙。
育成鸡的培育
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18周龄的育成鸡要求,健康无病,体重符合该品种标准,肌肉发育良好,骨骼坚实,体质状况良好;鸡群生长整齐:均匀度达80%;0-18周育雏育成率95%以上。
育成鸡的饲养
日粮过渡方法:育成料/育雏料按比例逐渐增加,利用1周时间过渡完毕。
饲料更换的体重指标:6周末体重符合标准时,7周龄开始更换饲料;未达标者,可继续喂育雏料,
直到达标为止。
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
饮水:育成鸡要有足够的饮水空间;要根据鸡的体重、季节、采食量供水。
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
体重测定:轻型鸡:从6周龄开始每隔1〜2周称重一次;中型鸡:4周龄后每隔1〜2周称重一次;测定数量:万只鸡按1%抽样,小群5%抽样,每次称重数量不得少于100只。要随机分区均匀抽样,
不得挑鸡。
鸡群均匀度标准:合格70%〜76%、较好77%〜83%、很好84%〜90%。
育成鸡的管理
饲养密度:网上平养,10〜12只/平方米;笼养,笼底面积20〜30只/平方米。有条件的尽可能减少饲养密度。
饲喂饮水设备:有充足的采食和饮水设备。
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
T388)的要求。
定期进行抗体检测。最少每4周进行一次抗体检测。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开产前的准备
鸡舍、设备的准备和清理
对产蛋鸡舍进行清扫和整理并对供水、供电、取暖、通风、鸡笼、清粪及其它辅助设备等进行维护,并试
运行;老鸡淘汰再进新鸡,两批鸡衔接消毒空舍时间不得少于3周。
鸡舍消毒
第一,彻底清扫舍内污染物与灰尘。
第二,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对鸡舍内天棚,墙壁、地面、设备、用具彻底冲刷。
第三,用具等用普通消毒剂喷洒消毒。地面用火碱刷洗消毒。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第四,熏蒸消毒。封闭鸡舍,加温25c以上、加湿,用甲醛42毫升高镒酸钾21克/平方米熏蒸24小时以
上,进鸡前3天打开鸡舍。
整顿鸡群,严格淘汰病、残、弱、小的不良个体。
转群
在16〜18周将后备鸡转入产蛋鸡舍
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适宜的体重标准:符合相应的鸡种标准。
饲喂:供给产蛋鸡前期料。
补充光照: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18周末或19周开始补充光照;体重未达标者推迟1周补光。
更换日粮:当鸡群产蛋率达5%时,更换产蛋鸡日粮。
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饲养手册标准执行。各类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