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疼痛管理小组
为了使患者成为临床医疗、护理和社会医疗保障工作的中心,得到高质量和舒适的服务,提倡麻醉医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泵开放情况。
麻醉医师与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
(1) 护士应当及时查看报警信号提示的异常情况如输药导管堵塞、按钮失灵、电源不足、电脑程序设置错误、每小时用药超过预设剂量、输注系统有空气等,及时报告麻醉医生进行处理。
(2) 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
建立每日两次查房制度:麻醉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连班的医师日间负责上午的疼痛查房,不负责当日白班的常规手术麻醉工作,夜班医师负责下午的疼痛查房及夜间急诊手术麻醉和接听APS会诊电话。主要了解镇痛泵的安置情况,询问和观察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详细填写好随访表的各项内容,每次随访时应有家属签字。如随访时发现镇痛效果不佳和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与麻醉医师联系,并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术后镇痛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病房护士负责对实施PCA白控镇痛的患者每天查房两次,从术日当天查至术后2天。疼痛查房时,认真填写镇痛记录,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镇痛方式、镇痛泵内药物、给药参数,查房时患者的用量、按压次数和给药次数,患者的VAS静息评分和运动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等,同时建立患者疼痛档案。定期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急性疼痛管理水平。镇痛结束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统计。
评估和宣教制度:麻醉科医师应与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合作,在术前由宣教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镇痛治疗的知识普及;麻醉科医生访视时对现有的镇痛方式及使用形式、优势及其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进行解释和签字,帮助病人消除顾虑并选择个体化的镇痛方式。对镇痛不全的分析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取得病人的配合。
2. 培训制度:医护人员进行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包括疼痛的评估、白控镇痛以及各种神经阻滞治疗技术等,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和新方法;承认患者对疼痛有接受处理的权利;判定医护人员评估、控制疼痛的能力。病区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认知与态度的评估并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
3. 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1) 严格查对制度。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操作中严格“三查七对”。
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病人术毕回病房,责任护士要与麻醉医师当面交接,并进行班班床旁交接,确保镇痛泵输注系统通畅。检查每例病人镇痛泵是否正常输注、、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在登记表上准确记录。定时查看导管接头是否固定牢固,有无脱落,导管有无扭曲或移动而损伤皮肤。
(2) 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泵治疗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使用前详细向病人说明方法、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告知病人勿随意调节镇痛泵上的按钮,出现疼痛时遵医嘱进行调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镇痛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程序。
严格掌握镇痛泵使用适应症,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掌握使用方法后方可使用。
适宜使用的患者有:
手术范围广、时间长的病人,如各科的癌根治手术、头颈胸腹部联合手术。
开胸、开腹且切口较长的手术病人。这类病人常需停留的胸腔引流管、胃管,也加重其疼痛的程度。
泌尿科前列腺电切术后的病人。使用术后镇痛泵有利于缓解前列腺痉挛,减少出血。
(1) 骨科大手术病人。
(2) 部分腹腔镜手术病人。
(3) 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的手术病人。
敏感的女性病人。老年病人和小儿对疼痛的反应较迟钝,而年轻女性往往比较敏感。
(4) 有强烈要求的病人。
禁忌使用的患者有:
(1) 对治疗概念不理解的病人六岁以下的儿童。
(2)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禁用静脉镇痛泵。
(3) 睡眠性呼吸暂停患者。
(4) 有药物成瘾史的病人。
(5) 觉醒障碍的患者。
(6) 循环功能不稳定或低血容量状态。
(7) 精神异常。
(8) 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如心衰、肾衰和肝功能衰竭患者。
(110)缺乏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
术后疼痛的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
1. 疼痛的定义、分类。
2. 疼痛评估及记录。
3. 止痛药药理学知识。
4.
疼痛管理小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