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的隐贤镇散文
【导语】“yoouyoou”为你精心整理了“董子的隐贤镇散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沐浴着初冬的暖阳,随三五朋友,“顺大溜”式地就逛悠到寿县的隐贤镇了。一听“隐贤”二字,觉得挺有
董子的隐贤镇散文
【导语】“yoouyoou”为你精心整理了“董子的隐贤镇散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沐浴着初冬的暖阳,随三五朋友,“顺大溜”式地就逛悠到寿县的隐贤镇了。一听“隐贤”二字,觉得挺有意思。心想,肯定是有来历的。恰巧,我的朋友老姚的老家,正是隐贤镇。自然,他就成了我们的免费导游。经过他的讲解,我知道,小镇的这个名字与一个隐士有关。这个人,叫董邵南。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没有什么名气。可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他是常常被提及的。他的名字,是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散文家韩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为他,韩愈曾作《嗟哉董生行》《送董邵南序》等名篇。虽然,董邵南也可算上一个文人,但是,如果没有韩愈的散文为他做着几千年的广告,人们早已不知他是何许人了。因此说,董子的出名靠韩愈,隐贤的出名靠董子。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趣。还听老姚说,隐贤镇最初并不是这个名字。据他介绍,此地古称百炉镇,三国时为曹操支起数百火炉冶炼兵器的地方。后因唐朝文人董邵南隐居于此,得名“隐贤”。董邵南,今安徽寿县安丰人。他是一个贫苦出身的读书人。因到长安屡考进士,不弟,便返回故乡隐居。之后,为实现抱负,又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出发前,韩愈写下了《送董邵南序》,既同情他仕途不遇,又劝他不要为割据的藩镇做不义之事。董邵南为何隐居此地?我认为,一来,寿县是他和家乡(安丰与隐贤是近邻);二来,他是被此处的纯朴民风所深深吸引。相传,董邵南一次去南乡看望朋友,路过此地,碰见两个小姑娘,一个十八九岁,哭哭泣泣;另一个十二三岁,一边劝说那个大点的姑娘,一边用手巾给她擦眼泪。董邵南觉得好奇,停下来细听才知,原来这个大姑娘是个童养媳,因受了婆婆的气而伤心哭泣;那个小姑娘是她的小姑子,正劝说嫂子不要生气呢。看到这些,董邵南感叹地说:“多懂事的小姑娘啊!”没走多远,董邵南又遇到
董子的隐贤镇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