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长途安全上演“八仙过海”
李发鑫 国内长途客车安全事故频发,国内好的治理措施并未改变这一现象,那么是否可以借鉴国外治理经验?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好总结梳理国外经验,为我国长途客运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况,比如未及时填写或提前填写未来的行车或休息情况,司机将受到严惩,惩罚措施从罚款直至吊销驾照。一旦有了不良记录,这名驾驶员将不可能再在任何公司找到驾驶车辆的工作。
每一名驾驶员驾驶时间每天不能累计超过10个小时,“值班表”上面不光有驾驶员本人签名,还要有行车路线上主管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的签字证明,这样防止伪造作假。
逃生窗是必要设施:在美国的大巴车上,除了应急门以外,还有客车安全逃生窗,可以说,它是客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乘客的生命通道。紧急逃生窗的位置在车窗处或者车顶处,紧急逃生窗设计要求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乘客用一只手或两只手就可以轻松、简单、快速地打开逃生窗,实现快速逃生。安全逃生窗有3个特点:一要安全实用,二要美观明显,三要耐用易开,并且有醒目的标志标明开窗按钮。另外,由于担心客货混行容易发生事故,很多危险品货车除了标有标识之外还会指定专有线路。
日本
模拟钟法:到休息站必须休息,日本规定大客车专业驾驶员每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5个半小时。第二天有出车任务,当晚休息时间不得晚于24时。
日本的长途车行驶有个常规,开两个小时左右就要休息20至40分钟,高速公路沿途的休息站就成了活动场所。司机会在前窗玻璃处立一个模拟钟,到达休息区,司机也下车休息,下车前,他将指针拨到下次开车的时间。 为了鼓励大家休息,日本高速公路休息区,往往有很好的小饭店和购物的地方,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多留在休息区休息一段时间,除了吸引消费以外,对安全也是很好的一个保障。
日本长途车设施水平和舒适度要比美国高许多,不仅车内整洁,服务以及座椅的舒适度都是数一数二的,基本上在飞机上才可以享受的服务,在日本长途车上都可以享受到。
探测座椅能发警报:日本人这些年一直在研发各种防止疲劳驾驶的产品。日本研究专家已研发出了一种探测犯困的汽车座椅,传感器可探测出一个人的脉搏和呼吸在陷入昏睡状态前后所发生的变化,而一旦驾驶者陷入昏睡状态,机械装置能够及时发警报把司机叫醒,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在部分车型前方设置监视器,通过监视司机上下眼皮的距离及位置状态,计算出司机眼睛的开合度,一旦判断出司机正在打盹,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并自动刹车减速,提醒司机安全驾驶。
德国
强制休息法:每天驾车累计不能超8小时,德国客车司机每天驾车累计不能超过8小时,连续驾车两小时就必须休息45分钟。对驾驶员而言,不但有驾驶技术方面的严格考核,还有交通违章记录的严格要求,对驾龄和身体条件也有严格限制,驾龄太短或太长都不可以。
客车上的行车自动记录仪会每天记录驾驶时间、驾驶间隔、驾驶速度,警察不但抽检当天的记录,还可以检查10天内的记录情况,记录不全的司机将面临高额罚款。有很多长途车是用卡启动的,一人一卡,严格规范,如果超时,车辆将自动熄火,必须用另一个司机的卡才能启动,这就大大减少疲劳驾驶行为。
在德国经常会采用人接力的方式,也就是一个大客车司机的累计时间满了,那么他就不能开车了,中途更换一名
国外长途安全上演“八仙过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